哭鬧、發脾氣、在地上打滾……在孩子成長過程中, 總是會有這樣那樣的痛苦。 因為成長包含著痛苦, 但是並非所有的痛苦都能帶出成長。 這需要父母做出理智的評估。
一. 不要讓孩子的痛苦控制你的行動
7歲的小文哭鬧著坐在了地上, 想要看一個動畫連續劇。 媽媽不同意, 因為他的作業還沒有做完。 “就20分鐘, 我看完了再做不就成了嗎?!”小文苦苦哀求道。
真正愛孩子的父母, 一定要為孩子立一些規則, 設立界限。 很多時候, 父母會發現, 立規則其實並不難, 而持守規則卻是難上加難。
Advertisiment
這個時候, 特別需要父母思考下面幾個問題――
第一, 你的價值觀和行動原則是否是由一個不成熟孩子的情緒反應來決定的?
第二, 你是否在教導他, 他有權利永遠都是高高興興的, 別人只能按照他的意思來做事?
第三, 你是否意識到孩子忍受痛苦(挫折)對孩子成長是有益的?
管教常常會讓孩子感到不舒服, 於是他想反抗, 他想試探父母的底限。 而孩子的難受痛苦並不代表有什麼不好的事情發生。 相反, 這樣的痛苦反而幫助孩子瞭解什麼是對錯,
Advertisiment
二. 把你的痛苦和孩子的痛苦分開
媽媽要出門拜訪遠方來的老朋友, 小麗晚上得和奶奶在家。 小麗非要和媽媽一起去, 哭得很傷心, 媽媽心裡難受, 實在不忍心離家。 最後, 只有非常遺憾地打電話推掉老朋友約會。 每次小麗一哭, 媽媽就會受不了……
不少父母太認同孩子的情緒, 孩子一哭, 就覺得孩子很可憐, 不忍心看到孩子痛苦的樣子。
Advertisiment
當小麗媽媽認識到這一點後, 她試著去改變自己。 當小麗哭泣時, 如果媽媽無法處理, 就採取回避的方式, 讓小麗爸爸去處理。 媽媽發現, 一旦爸爸堅持原則, 很多時候剛剛還傷心得悲痛的小麗, 很快又像沒有什麼事兒一樣――小麗果然不是媽媽想像得那麼痛苦。
Advertisiment
三. 幫助孩子看到, 生活不是要逃避痛苦, 而是要接受痛苦, 並戰勝它。
9歲的小輝哭哭啼啼地哀求:“媽媽, 求求你了, 我不去游泳, 除非換個老師。 這個老師只會罵人, 不會笑!”看著孩子痛苦的樣子, 媽媽發愁了……
上課遲到被老師批評, 作業太難不會做, 當眾發言被同學譏笑, 和同學爭吵而影響友誼等, 這些都是讓人感到難受的事情。 如果現在容許或者教導孩子去逃避挫折痛苦, 那麼孩子今後的人生會面臨更大更多的痛苦。 生活不是要逃避痛苦, 而是要好好學習如何面對痛苦。
教導孩子, 受苦是一件好事。 就如前面案例中的小輝, 媽媽可以這樣告訴他:“寶貝, 生活很多時候是很難的, 我知道老師是很嚴厲, 但我相信你足夠勇敢地去面對……”
Advertisiment
四. 要確認這種痛苦是讓人成熟的痛苦, 而不是有所需求的或受傷的痛苦
4歲的佳佳早上臨出門, 突然說不想上幼稚園, 媽媽一急, 大聲吼一聲:“不行!小朋友都要上幼稚園的!”於是, 佳佳大哭起來:“我不要, 我不要!”
佳佳為什麼不願意上幼稚園?當媽媽冷靜下來, 抱著佳佳, 輕輕地詢問, 才知道原因。 原來, 昨天佳佳的褲子不小心尿濕了, 老師無意大聲說了她一句, 她感到很委屈, 很受傷。 父母需要解讀孩子行為的資訊, 分析這種痛苦是受挫折的痛苦, 還是愛的需求得不到滿足, 或者受了傷的痛苦。 佳佳的哭鬧, 和受了傷的痛苦有關。 當媽媽找到原因, 及時地安慰佳佳, 並答應到幼稚園一定要和老師聊一聊後, 佳佳終於高興地上幼稚園了。
對小一些嬰孩來講,往往主要是出於吃喝拉撒和睡覺等基本需要得不到滿足的痛苦。在父母要求幼兒處理自己的挫折感之前,要確認他們的這些需要得到滿足。對大一些孩子來講,他們的痛苦還和下面一些原因有關:從父母和他人而來的受傷的感覺;人際關係中的無力無助;家庭結構和生活形態的變化;醫學及生理上的原因等。這些傷害、創傷的痛苦往往是不能推給孩子的,而是需要跑過去説明他們的共渡難關。
佳佳終於高興地上幼稚園了。對小一些嬰孩來講,往往主要是出於吃喝拉撒和睡覺等基本需要得不到滿足的痛苦。在父母要求幼兒處理自己的挫折感之前,要確認他們的這些需要得到滿足。對大一些孩子來講,他們的痛苦還和下面一些原因有關:從父母和他人而來的受傷的感覺;人際關係中的無力無助;家庭結構和生活形態的變化;醫學及生理上的原因等。這些傷害、創傷的痛苦往往是不能推給孩子的,而是需要跑過去説明他們的共渡難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