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面對寶寶尿床 你可別做這些事

有些小朋友在到了一定的年紀後還會出現尿床的情況, 這時候家長也會心煩。 但是心煩歸心煩, 你可千萬別走進下面的誤區哦。

誤區一:懲罰孩子

沙烏地阿拉伯阿卜杜勒阿齊茲國王大學醫學院的研究者發現:與沒受懲罰的尿床孩子相比, 因尿床而受到懲罰的孩子更有可能抑鬱, 尿床更為頻繁, 總體生活品質較差。

研究人員選取了65名存在尿床問題的7~13歲兒童(分為兩組)和40名健康兒童作為對照。 經過跟蹤調研, 他們發現, 因夜間尿床而受到懲罰的孩子, 尿床的次數更為頻繁;這組孩子所出現的抑鬱症狀也比另外兩組更為嚴重。

Advertisiment
當父母對孩子進行體罰時, 這種效果會最差;父母懲罰孩子的次數越多, 孩子更有可能抑鬱, 其生活品質得分也出現了明顯下降。

誤區二:讓孩子刻意起夜尿尿

夜間把尿對寶寶最直接的危害就是嚴重影響寶寶正常的睡眠時間。 寶寶睡眠與健康有著密切的關係, 需經過充足的睡眠之後, 才能解除疲勞, 吃得好、玩得好、長得好。

我們也知道, 寶寶的神經系統是在不斷接受外界環境的各種刺激而逐漸發展起來的。 從小注意合理培養寶寶的睡眠規律, 逐漸形成長期定時有規律的習慣, 這樣對寶寶的生長發育才是有利的。 如果要寶寶“刻意起夜”, 寶寶睡不好, 自然也長不好, 身體規律更加紊亂。

Advertisiment

面對孩子尿床, 家長應該如何應對, 小編來支招:

1、平時爸爸媽媽應細心地觀察孩子, 如果看到孩子在玩耍的時候突然不動了, 或是摸著自己的腹部, 或是哭鬧起來, 這可能就是寶寶發出尿意的信號了。 那麼, 這個時候, 爸爸媽媽可以把孩子牽到廁所, 指著便盆問她:“寶寶, 你是不是要尿尿了呀?” 如果孩子點頭, 爸爸媽媽便可以教她怎麼脫下褲子自己尿尿, 如果寶寶順利地完成了排尿, 要記得給她鼓勵和稱讚;如果寶寶一時沒控制住, 尿濕了褲子, 爸爸媽媽也不應該大聲責駡, 以免讓寶寶幼小的心靈有了挫敗感, 而是應該告訴她如果下次想尿尿時, 一定要及時告訴爸爸媽媽;如果寶寶有了尿意, 但到了廁所又一時排不出來時,

Advertisiment
爸爸媽媽也可以口頭發出“噓噓”的聲音, 來刺激孩子的尿意。

2、訓練膀胱功能:寶寶的膀胱, 一般可容納300毫升左右的尿液, 白天的時候, 可以訓練孩子儘量延長兩次排尿間隔時間,  使膀胱容量逐漸增大, 促使尿量儲備增加。

3、建立條件反射:首先, 父母應該觀察孩子每天會發生遺尿的時間, 掌握規律後在寶寶發生遺尿前半小時左右, 把孩子喚醒去排尿, 但這裡需要注意的幾點是:第一, 晚上把孩子叫醒去排尿時, 一定要保證孩子是處於清醒狀態的, 因為如果孩子晚上被叫醒起來排尿時還是迷迷糊糊的話, 往往小便還是會尿得不夠乾淨, 半夜就容易尿床。 其次, 孩子被叫醒後, 一定要讓他到洗手間去小便, 決不能讓孩子尿在床旁的痰盂裡,

Advertisiment
因為上廁所小便, 一方面可以讓孩子在從床邊走到廁所的時候更清醒一點, 另一方面也有助於孩子建立起到廁所小便的良好習慣。 最後, 叫的時間上要把握好, 叫得次數太多, 孩子膀胱得不到擴張, 產生不了明顯尿意, 叫得太早, 孩子也還沒尿意, 叫得太遲, 孩子已經尿床了。

4、孩子尿床後, 父母最好“一笑而過”, 淡然處之, 切不可斥責、挖苦或打罵, 也儘量不聲張, 以消除孩子怕羞、緊張的情緒及維護孩子的自尊心。

相關用戶問答
  • 6回答

    寶寶尿床媽媽該怎麼做?

    建議你給寶寶穿成長褲吧,就像小內褲一樣穿脫方便,把到了麼最好,把不到也不會弄髒床單。你家寶寶就是在這方面晚了點,也沒什麼大礙的。夜裡再定時給他把尿。 [詳細答案]

  • 6回答

    寶寶尿床用什麼?

    你可以用隔尿墊放在床上,晚上要少給點水給他喝,這樣會減少尿床。 [詳細答案]

  • 3回答

    4歲的寶寶尿床,要怎麼讓他改掉?

    你好,大約有12%的孩子到6歲時還偶爾尿床,只要不是夜夜如此頻繁,你們不必過慮。據說夜裡尿床有很強的遺傳性,父母雙方小時候都愛尿床的寶寶有77%的可能也愛尿床,父母雙方有一方尿床史的寶寶43%有可能... [詳細答案]

  • 6回答

    3歲寶寶尿床是怎麼回事呢?

    從你小孩的情況,我建議首先檢查是否有隱性脊柱裂的可能,另外注意白天不要過於勞累,否則夜晚如果睡得太深有尿液的時候不容易覺醒也會尿床的。當然還要注意避免夜間睡前喝過多的水分.減少夜間尿量,並且建議買一... [詳細答案]

  • 3回答

    三歲多的寶寶尿床是正常的嗎?

    您好,一般3-12歲兒童中會出現遺尿現象,也就是所謂的尿床。而引起孩子尿床的原因有很多,比如神經調節系統發育延遲、膀胱功能發育延遲、尿道的關閉功能不全、覺醒功能障礙、遺傳、精神、心理及行為異常、器質... [詳細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