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抵抗力弱, 在成長的過程中難免會生病。 當寶寶生病時, 最痛心的應該就是爸媽了, 很多爸媽為了讓寶寶儘快脫離疾病的困擾, 就自己當起醫生來, 吃得喝得通通塞給寶寶。 但是一段時間下來, 寶寶的病情也不見好轉, 甚至病情更危急, 這樣嚴重威脅著寶寶的健康。
當寶寶生病了, 真正考驗父母的時候到了!光靠刷微博、混論壇和qq群遠遠不夠, 親歷了崔玉濤醫生的一堂公開課後, 發現自己多少會犯新媽媽常犯的一些通病, 現和大家分享一下, 媽媽們可以偷偷地對號入座哦。
不能看到寶寶受苦
Advertisiment
第一類通病:不能看到寶寶受苦
很多家長都是獨一代, 或者是家裡就一兩個兄弟姐妹, 這些父母自己就是在蜜罐裡泡大的, 養育孩子時, 就更不允許他們受一點苦。
崔大夫舉了個極端例子, 有個家長帶著肺炎的孩子看病, 輾轉了幾家醫院都沒治療, 原因有幾個, 要麼是醫院不能讓大人陪住院, 大人不放心;要麼就是護士打針第一針沒打進, 孩子大哭而氣憤出走;最後找到一家小診所, 不看行醫資質, 就讓小孩接受穴位治療, 結果失去了這個孩子。
經常看到一些年輕的家長, 在醫院裡抱著生病的寶寶橫衝直撞, 孩子在懷裡哭著, 大人慌了神, 亂了手腳, 一看看到寶寶扎手指出血就心疼得不行。 假若孩子一哭鬧, 護士一針沒打好就大發雷霆,
Advertisiment
第二類通病:自己想招數
崔玉濤講起了一個門診故事, 家長是留洋博士, 帶著孩子來找他看病, 一直在訴說寶寶幾天都在腹瀉, 等崔大夫查看寶寶便便情況時才發現, 寶寶的肛門處塞了一團紙, what?這是怎麼回事!家長連連解釋道, 一天拉好幾次稀便便, 容易讓肛門附近的皮膚發紅或潰爛, 那樣孩子太難受。 我想了想, 不如拿衛生紙做個塞子堵住肛門,
Advertisiment
這位家長還是留洋博士, 對於這種自創的招數, 崔大夫哭笑不得, 說他不懂吧, 他懂肛門皮膚容易被大便浸爛, 他還懂如何自製“軟活塞”控制肛門的收縮, 但是, 這樣的做法會不會傷害到孩子呢?以後孩子有其他疾病, 會不會想出更讓人啼笑皆非的狠招呢?要注意, 孩子不是玩具, 父母也不是“巫醫”, 面對孩子生病, 家長們不要過於“標新立異”, 遵循醫學上的規律才更科學。
自己當醫生
第三類通病:自己當醫
常聽一些帶孩子的媽媽們, 拍著胸脯說, “我就是寶寶的家庭醫生”, 說起發燒要吃什麼藥, 咳嗽吃什麼藥, 拉肚子怎麼辦, 都說得頭頭是道。
Advertisiment
第四類通病:聽朋友的、不聽醫生的
一些受過高等教育的年輕家長有一些共同點:質疑醫生的診斷。 有些家長帶著孩子的病歷、吃過的藥盒來找崔大夫, 一算, 短短十天, 已經找了好幾個醫生,
Advertisiment
聽朋友卻不聽醫生
此外, 在質疑醫生的診斷的同時, 卻輕信口碑相傳。 崔大夫指出, 很多家長在帶孩子看過醫生之後, 拿著醫生開的處方, 出門轉身就打電話給某個熟人醫生、或者當媽經驗豐富的姐妹, 或去媽媽圈裡求助,詢問這樣的做法對不對,有沒有更好的方式。她們有時寧願相信一個陌生媽媽的經驗之談,而摒棄醫生開的連續性治療。
在聽完崔大夫的公開課後,深深地反省了自己的育兒經驗,也發現自己時不時會犯以上幾種錯誤。
真心希望各位混跡於各大育兒群的媽媽們,在充分利用各種育兒資源的同時,也要往自己苦心經營的育兒知識庫裡輸入一些更科學、更冷靜的元素,畢竟孩子生病時,學會冷靜的前提是懂得的知識越多,這些知識越科學,才會越冷靜,孩子才會更容易恢復健康。
或去媽媽圈裡求助,詢問這樣的做法對不對,有沒有更好的方式。她們有時寧願相信一個陌生媽媽的經驗之談,而摒棄醫生開的連續性治療。在聽完崔大夫的公開課後,深深地反省了自己的育兒經驗,也發現自己時不時會犯以上幾種錯誤。
真心希望各位混跡於各大育兒群的媽媽們,在充分利用各種育兒資源的同時,也要往自己苦心經營的育兒知識庫裡輸入一些更科學、更冷靜的元素,畢竟孩子生病時,學會冷靜的前提是懂得的知識越多,這些知識越科學,才會越冷靜,孩子才會更容易恢復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