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面對寶寶的不聽話行為

鏡頭一:面對上課時不聽話的寶寶

快二歲的女孩其其總是被媽媽投訴:她上課時怎麼越來越不聽話?媽媽甚至愁眉苦臉地回憶道:她好象是一夜之間突然就變得不聽話了。

聽到媽媽說得這樣嚴重, 我開始在上課的過程中對其其進行觀察。 果然, 在音樂律動時, 其其並不像其他寶寶那樣認真地隨著音樂跳舞, 而是在場中四處不停地走動著。 媽媽看不過去, 只能上前把她拉回原位, 並拉著她的手促使她舞動起來。 但其其只是勉強做了二下, 就又擺脫媽媽, 自己跑到一邊玩起其他東西來。 媽媽很無奈,

Advertisiment
看到其他寶寶與媽媽認真在做的情景, 也感到很難堪, 退出舞蹈的圈子, 站在一邊遠遠地看著其其玩。

上課的情況也是如此。 其其按老師的指示操作著小球插棍的玩具。 她一下就插好了二支, 之後就再也不按規則, 自己隨意擺弄起來。 她一會拿來橡皮泥搓球;一會又去拿旁邊寶寶的木珠玩。 媽媽還是被動地在一旁看著其其, 想制止她, 叫她按規則操作, 但看到其其不服從的樣子, 就又放棄地看著她, 不再參與她的遊戲。

其其這樣“不認真”學習, 是不是一個什麼也沒學會的寶寶呢?當我與媽媽一起提問她的時候, 她能熟練地點數出四個小球來, 這已經是三歲寶寶能做的事情, 而且媽媽也告訴我, 她也能做出二歲半寶寶們才學習的大小排序並連線的題。

Advertisiment

根據這一觀察與瞭解, 我相信其其是一個十分聰明而且正處於逆反期的孩子。 逆反期的表現相信每一位媽媽都十分熟悉, 但逆反期的心理基礎, 可能媽媽們並不熟悉。 這是寶寶們第一次獲得了相對充分的活動能力後, 對世界進行的第一次獨立探索的嘗試。 根據這一原理可知, 如果寶寶們感覺自己的活動能力越強, 他們想獨立的欲望也會越強, 表現的逆反性也就更強;而且寶寶們在做探索嘗試, 那他們需要的是新奇刺激, 對厭倦的東西就會抗拒。 聰明的孩子因為其活動能力發展得好, 探索與嘗試的欲望也更強, 因此他們表現出更強烈的逆反性實屬必然。 其其正是因為她的聰明與強烈的探索欲望,

Advertisiment
因此對所學的東西會很快掌握, 就容易產生厭倦;同時她強烈的探索願望也會促使她不斷動來動去, 找新的玩具與試驗新玩法。

根據這一分析, 在課上, 我在其其按老師要求操作一二次後, 不再阻止她的隨意玩, 而是同她一起玩起她所感興趣的遊戲, 同時把老師的教學內容設法穿插進她的遊戲裡。 當其其不再玩小球與插棍, 而對橡皮泥感興趣時, 我就同她一起搓橡皮泥。 但把橡皮泥搓成圓球, 用牙籤一插, 成了棒棒糖----這也是在球上插棍;當其其又玩木珠時, 我幫助她把木珠插在手指上, 也成了棒棒糖!----但也是在做“棍插球”的遊戲。 不過後二種遊戲都是其其在按自己的探索做, 她的興致極高,

Advertisiment
我告訴她邊做邊注意的事, 她全部都配合去做了, 再也沒有反抗與不聽話。

下課時, 媽媽很高興這一課沒出現她以前不願面對的與其其尖銳對抗的情景, 反而感覺其其很認真地完成了這一課的學習。

像其其媽媽這樣遇到一個聰明而又逆反的寶寶時, 媽媽需要學習的是要深入分析並瞭解自己的孩子之所以不聽話的原因, 從中發掘可促使他產生積極配合行為的因素。 根據孩子的特點, 邊加入到他的活動中去, 邊把我們需要他學習與遵守要求的內容滲透到他的活動中, 以孩子能接受的方式説明他學習, 在潛移默化中幫寶寶塑造成更好地與人配合的品質。

鏡頭二:當寶寶做錯事時

一個二歲半的男孩在一個滾筒裡鑽進鑽出,

Advertisiment
玩得十分開心。 另一個比他小的男孩看到了, 也跑過去趴在滾筒邊上想進去玩。 先來的男孩覺得自己的遊戲被打擾了, 用手去推開後來者, 被他的媽媽勸阻了, 二個男孩繼續在那裡玩。 但不一會, 先來的男孩就又開始推後來者, 並且越來越激烈。 媽媽勸阻無用。 最後, 先來的男孩伸手打了後來者一下。 他的媽媽十分生氣, 嚴厲地責備話一串串:“你怎麼這樣壞, 怎

麼打弟弟, 說你怎麼就是不聽話!……”。 打人的男孩楞楞地看著被打的小弟弟哭, 不知所措。

女孩靜靜的聰明十分惹老師喜愛, 下課時老師總會逗著她玩, 她也與喜歡的老師十分親近, 有一次玩得忘形了, 青青竟然用手打了老師的臉一下。 老師為了教育她, 裝成傷心的樣子說:“青青你把老師打得好痛呀,老師哭了!”並且用手揉著眼睛“哭”了起來。靜靜媽媽看到了,十分嚴厲地說她:“你怎麼打老師?這樣做是錯的!快道歉!”靜靜一下子楞在那裡,不知道該怎樣去道歉,更不知道怎樣去止住老師的哭。

分析一下這二位元寶寶所犯的錯誤:可以發現寶寶在這種情況下對所做的事是不具備判斷對與錯的準備的,即他不是故意地知錯犯錯,因此不知道自己錯在哪裡,也不具備處理自己的錯誤後果的能力。因此即使他們因為自己的錯誤受到了懲罰,但結果往往是他們雖然記住了懲罰的形式,但不知道懲罰的目標----即讓他們學會如何正確處理類似的問題。因此,這時的媽媽重要的不是以嚴厲的話語批評孩子,而是要教給寶寶具體的方法,幫助他學會怎樣處理眼前的情況,即使自己確實做錯了,也要有處理錯誤後果的技巧。

對當時的二個寶寶,我分別採取了如下的方法:以明確的命令語氣告訴第一位男孩:快去同弟弟說“對不起”!並且不斷催促他。那男孩認真地說了“對不起”後,再勸哭的寶寶:哥哥已經說“對不起”了,不要再哭了,同哥哥拉把手,做個好朋友吧。哭的寶寶經這樣的處理,注意力也轉移了,哭泣自然停止。

我對楞住的靜靜說:“你看,你把老師打得多痛呀,快給老師揉一揉,告訴老師今後你不再打人了。”

靜靜果然伸出手去揉老師的臉,還抱了抱老師。

鏡頭三:寶寶知錯卻故意犯錯時

三歲以下的寶寶也有許多調皮的時候。如寶寶被多次制止過後,仍然要去動不允許他動的東西、依然用大哭大鬧來反抗等,這時的家長一定要以明確的態度告訴寶寶:這是堅決不允許的,無論你怎樣反抗,媽媽也一定會堅持制止的要求。

媽媽可以這樣做:連名帶姓一起叫著寶寶的正式名字,並把“不能做!”“不可以!”的命令與他的名字連在一起。“XXX,不可以!”當明確的制止命令與寶寶自己的名字緊密相聯時,會給他一個有震動力的信號。

媽媽還可以明確告訴寶寶自己的希望:“我不喜歡你大哭大鬧,但我喜歡你同我來講道理。如果你能冷靜下來,把自己的要求認真地說一說,也許我會重新考慮你的要求。我在另一個房間等著你,如果你想清楚了,就到另一房間來同我說。”

媽媽在制止寶寶做一件不好的事情的同時,立即找出一件替代的事情,也會幫助媽媽有效地制止寶寶的不聽話行為。(田力)

裝成傷心的樣子說:“青青你把老師打得好痛呀,老師哭了!”並且用手揉著眼睛“哭”了起來。靜靜媽媽看到了,十分嚴厲地說她:“你怎麼打老師?這樣做是錯的!快道歉!”靜靜一下子楞在那裡,不知道該怎樣去道歉,更不知道怎樣去止住老師的哭。

分析一下這二位元寶寶所犯的錯誤:可以發現寶寶在這種情況下對所做的事是不具備判斷對與錯的準備的,即他不是故意地知錯犯錯,因此不知道自己錯在哪裡,也不具備處理自己的錯誤後果的能力。因此即使他們因為自己的錯誤受到了懲罰,但結果往往是他們雖然記住了懲罰的形式,但不知道懲罰的目標----即讓他們學會如何正確處理類似的問題。因此,這時的媽媽重要的不是以嚴厲的話語批評孩子,而是要教給寶寶具體的方法,幫助他學會怎樣處理眼前的情況,即使自己確實做錯了,也要有處理錯誤後果的技巧。

對當時的二個寶寶,我分別採取了如下的方法:以明確的命令語氣告訴第一位男孩:快去同弟弟說“對不起”!並且不斷催促他。那男孩認真地說了“對不起”後,再勸哭的寶寶:哥哥已經說“對不起”了,不要再哭了,同哥哥拉把手,做個好朋友吧。哭的寶寶經這樣的處理,注意力也轉移了,哭泣自然停止。

我對楞住的靜靜說:“你看,你把老師打得多痛呀,快給老師揉一揉,告訴老師今後你不再打人了。”

靜靜果然伸出手去揉老師的臉,還抱了抱老師。

鏡頭三:寶寶知錯卻故意犯錯時

三歲以下的寶寶也有許多調皮的時候。如寶寶被多次制止過後,仍然要去動不允許他動的東西、依然用大哭大鬧來反抗等,這時的家長一定要以明確的態度告訴寶寶:這是堅決不允許的,無論你怎樣反抗,媽媽也一定會堅持制止的要求。

媽媽可以這樣做:連名帶姓一起叫著寶寶的正式名字,並把“不能做!”“不可以!”的命令與他的名字連在一起。“XXX,不可以!”當明確的制止命令與寶寶自己的名字緊密相聯時,會給他一個有震動力的信號。

媽媽還可以明確告訴寶寶自己的希望:“我不喜歡你大哭大鬧,但我喜歡你同我來講道理。如果你能冷靜下來,把自己的要求認真地說一說,也許我會重新考慮你的要求。我在另一個房間等著你,如果你想清楚了,就到另一房間來同我說。”

媽媽在制止寶寶做一件不好的事情的同時,立即找出一件替代的事情,也會幫助媽媽有效地制止寶寶的不聽話行為。(田力)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