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早上媽媽離開家去上班是姿姿最痛苦的時刻, 傷心的大哭直讓媽媽心顫。 姿姿從出生就由媽媽帶著, 直到2歲才單獨和保姆在一起, 她不能接受身邊沒有媽媽的現實, 就連短暫的分別也使她號啕大哭。 看不得姿姿嘩嘩的淚水, 媽媽選擇了悄悄離開, 沒成想, 這樣做的結果反倒更糟糕——等到媽媽下班回來, 她多半不離開左右, 就連媽媽去衛生間她也像個小尾巴似的跟著;偶爾自己單獨玩一會兒,
Advertisiment
和姿姿相似, 3歲的琪琪對每天去幼稚園如臨大敵。 媽媽索性把他交到老師手裡轉身就 走, 以為寶寶看不見媽媽, 也就不哭了。 這種對某些寶寶適用的“妙招”, 用在琪琪身上卻一點也不“靈驗”, 回到家裡總是神不守舍的, 脾氣也越來越大。
為什麼會這樣
姿姿和琪琪的表現, 說到底是內心缺乏安全感造成的。 寶寶的內心非常脆弱, 他們在情感和心理上特別依賴父母親人, 這種依戀關係讓寶寶清楚自己是有依靠的, 如果遇到危險, 寶寶會主動到“依戀目標”那裡尋找安慰和保護。 如果寶寶的生活環境或條件發生變化, 這種依戀關係暫時不存在了, 比如父母突然離開或寶寶階段性地、被迫地和陌生人在一起,
Advertisiment
説明寶寶建立起安全感, 需要一段相對較長的時間, 但破壞它卻是一瞬間的事。 而一旦失去了安全感, 寶寶隨之也就失去了對他人的信任。 如果長此以往, 日後會影響他與人建立起良好的人際關係, 對寶寶的性格和與人相處能力的發展不利。
◎預先透露消息
對寶寶來說, 在沒有任何精神準備的情況下, 突然和爸爸媽媽分開是件大事, 即便分離只有幾個小時,
Advertisiment
Advertisiment
◎正視分離的痛苦
無論是媽媽出差、平時上班或送寶寶去幼稚園, 媽媽離開的時候都不要悄悄的或有意將寶寶支開。 那樣, 當孩子突然面對“媽媽不在”的現狀時, 會產生“被欺騙”的感覺, 下次再遇到類似的情形就不那麼好哄了, 而且, 心事重的小寶寶也會時時神情緊張地“提防”著媽媽離開。 這樣做的結果是事與願違——怕寶寶痛苦, 到頭來他會更加痛苦。 明智的做法是坦然地和寶寶告別, 這樣孩子能在短時間內習慣分別, 雖然和媽媽說“再見”的時候可能會哭, 那是用哭來發洩自己的情緒, 但由於有了足夠的心理準備, 孩子會很快“雨過天晴”, 愉快地面對和媽媽分開的日子。
Advertisiment
有的媽媽送寶寶去幼稚園或上班時一見寶寶哭, 眼淚也在自己的眼眶裡打轉兒。 媽媽的這種情緒會傳染給寶寶, 無疑加深了孩子的分離焦慮。 所以, 媽媽先要穩住自己的情緒, 不要顯出傷心的樣子, 理性地克制自己, 正視分離的痛苦。 有了媽媽的堅強, 寶寶會逐漸坦然面對分離。 以孩子能夠接受的方式來愛他們, 才是真正地愛孩子。
◎該放手時且放手
對寶寶的寸步不離開、過度保護, 客觀上造成了寶寶對親人、尤其是媽媽的過分依賴而排斥進入新的環境、結交新的朋友。 所以, 適度地為寶寶創設一個交往的空間, 分散他對媽媽的注意力, 有利於寶寶適應多種環境。 比如, 寶寶害怕上幼稚園, 媽媽可以為他找一個年齡相仿、活潑大膽的玩伴, 每天在一起玩一兩個小時。一開始,媽媽陪這兩個小夥伴玩一會兒,等他們相互產生好感了,就可以放手讓他們自己玩了。豐富的遊戲和共同的興趣會讓他覺得和小朋友玩比和媽媽在一起更有意思;時間長了寶寶還會建立起一種心理依靠,他也會模仿同伴的樣子,不再為媽媽的離去掉眼淚。
(實習編輯:朱清銀) 每天在一起玩一兩個小時。一開始,媽媽陪這兩個小夥伴玩一會兒,等他們相互產生好感了,就可以放手讓他們自己玩了。豐富的遊戲和共同的興趣會讓他覺得和小朋友玩比和媽媽在一起更有意思;時間長了寶寶還會建立起一種心理依靠,他也會模仿同伴的樣子,不再為媽媽的離去掉眼淚。
(實習編輯:朱清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