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發熱,
是每個家長都會遇到的棘手問題,
每次只要小兒發熱家長都會立即用藥,
可是您知道嗎?小兒發熱用藥普遍存在著以下六個治療小兒發熱的誤區,
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誤區一:中藥較西藥更溫和,
孩子發熱服用中藥更安全。
答疑解惑:很多家長認為中藥性情平和,
沒有不良反應,
可以隨意服用。
其實,
中藥辨證相對西藥複雜。
比如:中醫認為引起發熱有很多原因,
虛寒、火燥都可以引起發熱,
虛寒發熱的時候如果用了涼藥,
反而更寒,
會加重病情,
所以必須辯證治療,
不應隨意用藥。
指導建議:在醫生的指導下服用中藥。
Advertisiment
誤區二:發熱就是有炎症,
一定要配合用消炎藥。
答疑解惑:很多家長理解的消炎藥,
醫學上叫做抗生素,
如:頭孢菌素,
阿莫西林。
抗生素的作用是抑制或殺滅細菌。
而引起發熱的原因多種多樣,
如果是感冒引起的發熱,
80-90%是由病毒引起的,
抗生素對此無效。
此外,
發熱還可能是很多嚴重疾病的初期表現,
比如傷寒、結核病、腦膜炎等。
這時,
就要針對原發病進行治療,
並選擇合適的抗生素而不是隨意應用抗生素。
濫用抗生素可以造成病情延誤、體內菌群失調、增加細菌的耐藥性等嚴重後果。
指導建議:在醫生的指導下服用抗生素。
誤區三:退熱藥反正都一樣,
服用哪個都沒有太大區別。
答疑解惑:不同退熱藥各有區別,
Advertisiment
對乙醯氨基酚是世界衛生組織推薦的一線解熱鎮痛藥, 它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已得到了一致的肯定。 是《發熱指南》推薦用於兒童安全有效的退熱藥。
布洛芬是美國FDA批准的唯一應用于兒童退熱的非甾體藥物。 它的退熱作用強, 持續時間久, 副作用較輕, 是《發熱指南》推薦用於兒童安全有效的退熱藥。 寶寶發高燒, 除了打針之外, 口服布洛芬藥物製劑, 同樣可以起到很好的退熱效果。
指導建議:如果寶寶發熱症狀不嚴重, 服用對乙醯氨基酚(泰諾林?), 有效退熱又安全;如果寶寶特別不適又急需退熱, 可以選用布洛芬(美林?),
Advertisiment
誤區四:阿司匹林在成人中運用廣泛且能長期服用,
應該也可放心用於兒童退熱。
答疑解惑:含阿司匹林的藥物最常用的有APC,
即“複方阿司匹林”,
含有咖啡因,
具有興奮作用。
嬰幼兒使用APC退熱,
容易導致因發汗過多而引起的虛脫。
兒童服用阿司匹林容易患瑞氏綜合症,
其症狀可表現為高熱、驚厥、頻繁嘔吐、甚至昏迷等。
因此《發熱指南》和WHO均不推薦阿司匹林用於兒童退熱。
指導建議:兒童退熱時不推薦使用阿司匹林或含阿司匹林的藥物。
誤區五:針劑效果比口服退熱藥更持久。
答疑解惑:實際上目前使用的退熱藥物針劑主要是吡唑酮類,
如安乃近、複方氨基比林,
這類藥物的不良反應大,
可引起虛脫、粒細胞減少,
Advertisiment
指導建議:應給寶寶服用安全有效的退熱藥物。 《發熱指南》和WHO推薦用於兒童安全有效的退熱劑有對乙醯氨基酚和布洛芬, 其特點是退熱迅速、作用時間長、不良反應少。
誤區六:嬰幼兒發熱了要“捂汗”。
答疑解惑:很多人認為發熱後給寶寶捂汗, 病就能好得快, 這樣的方法其實醫學界並不推薦。 實際上, 小兒的體溫調節中樞不完善, 汗腺發育也不完善, 用包“蠟燭包”的方法不僅不能使體溫下降, 還會影響散熱, 使體溫驟升, 甚至引起高熱驚厥。
指導建議:正確做法是讓孩子穿透氣性好的輕薄衣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