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面對父母的軟性控制,孩子是怎麼看的?

對寶寶硬性的控制, 我們常常可以見到。 諸如, 嚴厲地跟寶寶來上一句“不許拿筆在紙上亂戳, 要畫畫就好好地畫。 ”“小手不洗乾淨, 不准吃飯!”“你再這樣, 我就生氣了。 ”……然而, 另一種控制卻是我們很難意識到的, 我們稱其為軟性控制。 軟性控制與硬性控制殊途同歸, 一樣是妨礙寶寶成長的絆腳石。

近日, 我認識了一位元看起來極其溫和的媽媽。

她的女兒豆豆在2歲半時就已經可以自主閱讀了。 因為讀書多, 豆豆懂的東西也很多。 這一切聽起來都非常不錯, 但是豆豆媽媽十分困惑地問我:“我女兒似乎太講道理了,

Advertisiment
有時候, 我甚至覺得她不像個孩子, 缺少了孩子應該有的那種天真。 像她這樣是不是也有問題呢?”豆豆媽媽的焦慮自然是有原因的。

一天, 我約了豆豆媽媽和豆豆一起來試聽一節課。 這個3歲的小女孩很靦腆, 經過很長時間的預熱才跟我有些交流。 我注意到, 她需要不斷地去觀察媽媽, 只有當媽媽允許後, 她才會大膽地去做某些事情。

這是一堂廚藝課。 課程中, 豆豆媽媽總是很溫和地在豆豆耳旁絮叨:“你看看, 水放多了點。 水要多了, 面就稀了, 沒法和成麵團了, 再加點面吧。 ”“你現在在面餅上加的都是紫色, 我覺得應該再有點別的顏色才好看。 呀, 太多了點, 加一點點就好。 你看, 要是加在這個位置, 這幅畫就平衡了。 紅色、紫色和綠色不可以混到一起,

Advertisiment
混到一起就變髒了。 ”

別的寶寶都在按照他們自己的想法隨意地創作, 只有豆豆, 從頭至尾都在媽媽的指導下完成。 每當她有想法的時候, 媽媽的一句話就會令她改變主意。 當然, 那堂課結束時, 豆豆的畫是結構最均衡, 色彩搭配最和諧的, 其他孩子的畫多多少少都有些缺憾。 不過, 我更欣賞其他孩子的畫, 因為, 他們的畫帶有一種掩飾不住的童趣。

這短短的一節課已經可以看出, 豆豆一直生活在媽媽的意志之下, 她的自我意識被嚴重地打壓了, 這才是她過分懂事背後藏著的最大的隱患。

面對父母的軟性控制, 不同性格的寶寶會以不同的方式做出回應, 而這些回應都是他們自我保護的一種方式,

Advertisiment
最終都是為了釋放這種控制帶來的壓力。

1.無條件地順從

從頭至尾沒有聽到豆豆媽媽用“你必須……如果你不……就……”之類的句式跟豆豆交流, 但實際上, 她的一言一行都在以一種軟性的方式嚴格地控制著豆豆。 當豆豆試圖在麵粉裡多加水的時候, 豆豆媽媽及時阻止了她;當豆豆想要以大面積的紫色作畫的時候, 豆豆媽媽同樣阻止了她……面對媽媽的軟性控制, 豆豆以順從做出了回應, 沒有比順從更容易減少衝突的了。 這也就不難解釋, 她剛進來時那麼靦腆, 那麼謹慎的原因了, 她不敢自行地決定可以做什麼, 不可以做什麼, 她需要獲得媽媽的首肯才可以大膽地去做某些事情。

2.無條件地對抗

面對父母的軟性控制,

Advertisiment
有的寶寶的表現正好與豆豆相反, 他們可能會以對抗來做出回應。 媛媛媽也跟豆豆媽一樣, 總是很溫和地給媛媛一些指令來控制她的行為。 媛媛媽認為, 孩子是需要規矩的, 因此, 她給媛媛定了許許多多的規矩, 諸如, 每天要有嚴格的作息時間, 幾點起床, 幾點早餐, 幾點玩玩具, 幾點看書, 幾點睡覺……並且不管發生什麼事情, 這一切都要一成不變。 令媛媛媽深感難堪的是, 她的規矩往往形同虛設, 因為, 媛媛回應媽媽的方式是, 媽媽說什麼, 她就一定跟媽媽對著幹。

那天, 我跟幾位媽媽在休息室聊天, 媛媛穿著鞋就往裡走。 媛媛媽十分溫和地對媛媛說:“媛媛, 請你脫了鞋再進來。 ”一遍又一遍, 媽媽不停地說著同樣的話, 而媛媛卻穿著鞋昂首闊步走了進來,

Advertisiment
隨後不斷地進進出出, 不僅如此, 她還故意在乾淨的墊子上轉了一圈又一圈。 媛媛媽十分苦惱, 她說是不是自己太溫和了, 所以才會在媛媛的心目中沒有一點威信呢?

實際上, 媛媛媽溫和的方式給了媛媛太多的軟性控制。 而媛媛的性格跟豆豆不同, 通過對抗, 她挑戰了媽媽的底線, 也贏得了自主的權利。

3.自我封閉

寶寶回應父母軟性控制的方式除了上述兩種之外, 還有另外一種, 那就是自我封閉。

航航, 一個5歲的男孩, 幾乎有了自閉的傾向。 航航媽對待航航的方式與豆豆媽、媛媛媽如出一轍。 每當航航做點什麼事情, 航航媽總是在旁邊給他指導:“你看看, 你這一筆要是畫在這個位置, 這幅畫就好看多了。 ”不管他做什麼,媽媽都會有一些建議。不知道從哪天開始,航航突然拒絕與人交流了。

看到別的小夥伴在遊戲室玩得十分開心,航航也很羡慕,甚至時不時抬頭看看正在遊戲的小夥伴們。每當老師跟他說話的時候,他會把頭埋下來,以避免跟老師有目光的接觸,不過他會以極其簡單的語言,如“是”“不是”跟老師交流,說話時,他的音量極低,低得幾乎聽不見。在課程中,航航不會主動去做什麼,在這個集體環境中,他就跟不存在似的。

除了上述的三種回應方式,寶寶還可能有別的回應方式,比如先對抗,一旦發現自己無法對抗,就改用順從的方式。總之,不管寶寶以哪樣的方式回應,父母都要避免軟性控制給寶寶帶來的傷害。我們可以嘗試改變一下交流的模式,將其轉化為開放式的交互模式。

要做到這點,首先要盡可能給寶寶更多自主的空間,哪怕明明看到他正在以一種錯誤的模式做事,只要他的這種行為不會給自己以及周圍人帶來傷害,那麼就可以給他一個機會,讓他自己去感受錯誤,在錯誤中學習。比如,當豆豆畫畫時,若讓她自己去感受三種顏色混到一起會變髒的結果,必然比媽媽直接告訴她更有意義。看到這種色彩的變化,她的好奇心、探索的積極性才會被保留下來。

當然,給寶寶自主的空間,並不是說,我們就不可以給寶寶任何的引導了。實際上,恰當的引導對寶寶來說是非常有益的。比如,寶寶總是以同一種顏色塗鴉,那麼,我們也可以引導他去嘗試更多的色彩:“你這個紫色畫得真是不錯,很大一片,都快把整張餅蓋住了。你看看,這裡還有別的顏色,要是把別的顏色也塗上去一些,會有什麼變化呢?想不想試試看啊?”“這個地方還有好多空地呢,小兔子會在這個地方幹嘛呢?”當寶寶沒有壓力時,他們通常都會樂意去嘗試。如果我們以這樣的方式來跟寶寶交流,他就不會有被控制的感覺,自然也就會變得更為配合,並且,他的自信、自尊和好奇心以及探索的精神都會因此得到保護,他會動力十足,發展得更好。

”不管他做什麼,媽媽都會有一些建議。不知道從哪天開始,航航突然拒絕與人交流了。

看到別的小夥伴在遊戲室玩得十分開心,航航也很羡慕,甚至時不時抬頭看看正在遊戲的小夥伴們。每當老師跟他說話的時候,他會把頭埋下來,以避免跟老師有目光的接觸,不過他會以極其簡單的語言,如“是”“不是”跟老師交流,說話時,他的音量極低,低得幾乎聽不見。在課程中,航航不會主動去做什麼,在這個集體環境中,他就跟不存在似的。

除了上述的三種回應方式,寶寶還可能有別的回應方式,比如先對抗,一旦發現自己無法對抗,就改用順從的方式。總之,不管寶寶以哪樣的方式回應,父母都要避免軟性控制給寶寶帶來的傷害。我們可以嘗試改變一下交流的模式,將其轉化為開放式的交互模式。

要做到這點,首先要盡可能給寶寶更多自主的空間,哪怕明明看到他正在以一種錯誤的模式做事,只要他的這種行為不會給自己以及周圍人帶來傷害,那麼就可以給他一個機會,讓他自己去感受錯誤,在錯誤中學習。比如,當豆豆畫畫時,若讓她自己去感受三種顏色混到一起會變髒的結果,必然比媽媽直接告訴她更有意義。看到這種色彩的變化,她的好奇心、探索的積極性才會被保留下來。

當然,給寶寶自主的空間,並不是說,我們就不可以給寶寶任何的引導了。實際上,恰當的引導對寶寶來說是非常有益的。比如,寶寶總是以同一種顏色塗鴉,那麼,我們也可以引導他去嘗試更多的色彩:“你這個紫色畫得真是不錯,很大一片,都快把整張餅蓋住了。你看看,這裡還有別的顏色,要是把別的顏色也塗上去一些,會有什麼變化呢?想不想試試看啊?”“這個地方還有好多空地呢,小兔子會在這個地方幹嘛呢?”當寶寶沒有壓力時,他們通常都會樂意去嘗試。如果我們以這樣的方式來跟寶寶交流,他就不會有被控制的感覺,自然也就會變得更為配合,並且,他的自信、自尊和好奇心以及探索的精神都會因此得到保護,他會動力十足,發展得更好。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