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面對誘惑,如何讓孩子Hold住

孩子的世界充滿了誘惑, 小朋友經常會吵著鬧著要去吃麥當勞, 看到了好玩的玩具就站在商店門口不肯離開, 纏著媽媽買下來……這些都是缺乏自控力的表現, 而這種能力對他們今後的成長又非常重要。 如何讓孩子學會控制自己?這是一門值得好好探討的功課。

面對孩子的各種需求, 很多家長都明白不能隨意滿足, 但做起來可沒那麼簡單, 因為會心軟, 總想著給孩子更多的愛。 對於這個問題, 如果你的內心已經嚴重失衡, 趕緊試試以下方法, 去和熊孩子“過招”吧!

招式1:令行禁止

答應孩子的事情,

Advertisiment
一定要做到, 不能“食言”;同樣, 不答應孩子的時候, 也要落地有聲, 說到做到。

一些媽媽經常抱怨:“我家孩子一點兒也不聽話, 跟他說多少遍都不頂用。 ”這可能是歷史遺留問題, 孩子不聽話, 如果一開始媽媽就沒有認真對待, 不在孩子面前樹立威嚴, 會助長孩子不聽話的“基因”:反正媽媽也沒拿我怎麼樣, 那我有什麼好怕的。 漸漸地, 他就把媽媽的話當成了耳邊風。 比如孩子吵著要買玩具, 爸媽不買他就哭, 如果此時父母心軟了, 買了下來, 那麼以後孩子有什麼需求都會以哭相逼, 直到被滿足, 這很不利於培養孩子的自控力, 孩子也不會聽話到哪兒去。

招式2:“晾晾”孩子

父母都愛孩子, 但有時候也要讓愛冷卻, “冷落”一下孩子。 這樣做是為了讓孩子認識到問題的嚴重性,

Advertisiment
認識到自己的錯誤。

比如, 和孩子出門前約定好了不去吃麥當勞, 但是到了店門口, 孩子禁不住誘惑, 非要進去, 杵在門前遲遲不肯離開。 這個時候, 不妨狠下心來把孩子帶回家, 冷落一下他(她)。 孩子一般都“不記仇”, 到家後可能就像什麼也沒發生過, 看到媽媽生氣了, 還有可能會屁顛屁顛地跑來找媽媽“搭訕”, 但是要繼續“晾”著他(她), 一直等到孩子認識到自己的錯誤, 發自內心地為自己的行為感到內疚, 願意改正的時候, 才算達到了冷落的目的。

這種做法看上去有點不人性, 媽媽可能擔心會對孩子造成不良影響, 所以這就需要細心把握, 前提是父母和孩子之間存住一種親密、信賴的關係,

Advertisiment
不能破壞孩子的安全感。 並且父母的“冷落”是對事不對人的, 要讓孩子清楚地感覺到, 父母只是對他(她)說話不算數的行為不滿, 並不是徹底地否定、拒絕他(她)。

招式3:取消權利

為了鼓勵孩子, 父母可能會給他們一些“特權”, 比如延長看電視的時間, 讓爸爸媽媽陪著玩遊戲、講故事, 週末晚睡覺, 到外面玩耍等。 孩子表現好, 可以用這些權利獎勵孩子, 同樣, 孩子表現不好的時候也可以取消特權, 以達到懲罰的目的。

當孩子經不住誘惑, 提出一些不合理的要求, 父母可以嚴肅地告訴孩子:如果我滿足了你這個需求, 那我就要取消你的一項特權, 比如今天晚上不能看動畫片, 而且不能讓孩子以為這是說著玩的, 這樣孩子就會在心裡權衡了,

Advertisiment
如果他還想繼續看動畫片, 就會主動放棄這次的要求。 用這種方法, 要把握好孩子的心理, 瞭解他們平時的喜好, 造成“魚與熊掌不可兼得”的局面, 最終孩子會為了自己的所愛放棄眼前的誘惑。

招式4:換位思考

孩子之所以會想一出是一出, 是因為他們還不能像大人那樣思考問題, 在他們的小小世界裡, 一切都是那麼單純直接, 他想要什麼就一定要得到, 不會考慮其他因素。 比如孩子喜歡吃霜淇淋, 看到了就非要買, 他不會想到霜淇淋吃多了對身體不好, 這時父母可以引導孩子換位思考:如果你是爸爸媽媽, 我是寶貝, 我吃了霜淇淋之後生病了, 你會不會很傷心?這樣孩子就更容易理解爸爸媽媽的良苦用心,

Advertisiment
也就更容易抵制誘惑。

小結

在提倡“尊重、平等”教育的氛圍中, 這些培養孩子自製力的方法可能會使父母產生疑問:這樣做會不會讓孩子受到束縛?用美國作家馬克·吐溫的一段話來回答:“對思想, 要像魚兒在水裡暢遊般自由, 然而對紀律, 卻要像岩石般堅硬。 ”當然, 任何一種教育方式都要建立在父母對孩子的關心, 為孩子營造良好的安全感的基礎上。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