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面對說“不”的孩子

兒子才4歲, 逆反心理已經很嚴重:讓他午睡, 他說“不”;讓他把玩具收拾好, 他說“不”;讓他關掉電視, 他說“不”;甚至颱風過後天氣有點涼, 讓他穿長褲, 他也說“不 ”……我一心想培養他成為馴服的、不用大人操心的孩子, 他卻凡事都與我作對, 真讓人精疲力竭!


兒童的2歲、4歲、6歲和8歲, 正處於“不合作期”, 這一階段他們本來就容易說“不”, 如果家長為培養“馴服”的孩子, 經常對他說“不”, 他就更會覺得說“不”是件有趣的事。 所以艾子經常對周圍的朋友說, 要控制您自己說“不”的頻率, 換一種口吻來說“現在不行”, 比如, 孩子希望星期天放風箏,

Advertisiment
而您要加班, 您可以跟他說:“再等5天行不行?媽媽帶你去一個更有意思的地方, 還可以釣魚……”

同樣, 徵詢孩子意見時, 不要給他說“是”或“不”的機會, 儘量用些選擇問句, 如“你想穿藍色長褲, 還是黃色的?”“咱們來比賽收拾玩具, 你想幹哪一部分?”

同時, 不要為孩子說“不”而暴跳如雷, 要理解說“不”的過程正是孩子確立自我意識的過程。

再婚家庭如何建立親子秩序?

我有一個4歲女兒, 再婚丈夫帶來的兒子7歲。 我真不知道如何協調這兩個孩子的關係, 他們總是發生衝突。 為了融洽與繼子的關係, 我不得不對兩個孩子使用“兩套標準”, 可是, 這卻讓女兒感到委屈, 而繼子也說我“裝好人”。 艾子, 我該怎樣做?


在再婚家庭裡, “公平”是最敏感的字眼,

Advertisiment
不僅親生子女要公平, 繼子女也要公平。 不要把公平理解為放任。 當然, 在融合過程的早期, 親生父母應當充當主要角色, 不要令您丈夫在繼子的管教方面缺席。 兩個孩子的過失都應該擺到桌面上來, 用一套標準而不是兩套標準來解決。 您也可以使用這種方法來融洽關係——當女兒犯錯時, 徵詢繼子的意見:“按照我們的協議, 你認為妹妹應該受到什麼懲罰?”而當繼子犯錯時, 可以讓女兒去安慰他, 幫他放下偏激情緒——據此也可幫助他們樹立責任心及“規則之下人人平等”的意識。

孩子總是丟三落四


我兒子剛上小學一年級, 全家人都在為他亂放東西操心, 一學年不到的功夫, 他丟失了課本、字典, 經常在上學前才發現水壺不見了……艾子,

Advertisiment
我們應該怎樣做, 才能改變這種全家出動當“搜索服務隊”的局面?


您可以準備一個紙箱或木箱, 放在客廳或臥室, 當作家裡的“失物避難所”, 也就是說, 規定孩子的課本, 脫下來的衣服、鞋子, 水壺及球拍放到固定地點, 一旦他隨手亂放, 任何人看見了都可以丟到“失物避難所”裡去。 準備一疊不乾膠, 給每件“失物”貼上“失蹤日期”, 規定失蹤3天后主人才能認領。 這一招靈不靈, 完全看家長是否能堅持原則:孩子丟了最心愛的跑鞋, 他去“失物避難所”尋找, 鞋子當然在那裡, 可還得等3天, 這3天裡他只好穿一雙又舊又髒的白球鞋去上學。 想讓孩子改掉丟三落四的老毛病, 讓他承受後果是家長唯一可以做的。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