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間媽媽去了趟洗手間, 回來竟發現寶寶正對著一班同事“高談闊論”:爸爸和媽媽都不喜歡我, 平時總是罵我, 還不給我買新衣服穿, 不讓我玩玩具……媽媽很尷尬:寶寶什麼時候學會說謊了?
場景A:媽媽一把扯過寶寶:“我怎麼對你不好了?給你買優酪乳、買玩具……幾時讓你餓著過凍到過?這麼小就敢學著撒謊?!”見勢不妙, 同事們簡單勸告兩句就都躲了出去。 寶寶坐在那裡低著頭不吭聲, 突然哇地一聲哭了。 “還哭?!”媽媽更加惱怒, 扯著他的肩膀讓他起身。 寶寶索性躺倒在地, 翻來滾去地哭鬧起來……
場景二:媽媽當時沒說話,
Advertisiment
場景三:聽到寶寶的話, 媽媽笑著對同事們說:“看看, 我家寶寶為了得到你們的喜歡, 不惜‘出賣’爸爸媽媽了!”說著, 看了一眼寶寶, “寶寶是個好孩子, 從來不說謊的, 是吧, 寶寶?”寶寶知道媽媽這是在批評他, 有點不好意思地低下了頭。 同事們嘻嘻哈哈地開著玩笑, 這件事就這樣過去了。 下班路上周圍沒人, 寶寶主動承認了錯誤:“媽媽,
Advertisiment
分析:孩子說謊分無意說謊與有意說謊。 比如年幼的孩子分不清自己想像與現實之間的界限, 會把他自己想像的東西當作事實加以描繪, 形成無特殊目的的謊言。 這種“謊言”, 實質上是孩子想像的反映。 有時, 孩子的軟弱, 也會導致他們退縮而編造謊言。 這種謊言屬於防禦和自我保護性的。 而有意說謊則通常帶有明顯的欺騙目的, 如用來逃避將要受到的懲罰時, 或者謀取本來得不到的社會承認或家長表揚時等。 無論哪種情況, 家長都無需焦慮, 尤其不能大發雷霆。 越冷靜、越平靜,
Advertisiment
場景一中的媽媽, 當聽到寶寶在撒謊的時候, 頓覺自己大失臉面, 沒有控制住自己的情緒, 立即爆發, 甚至歷數過往的“投資”來與寶寶計較, 實在是小題大做、失大於得。 因為這令寶寶還來不及愧疚就飽嘗失去自尊的痛苦, 甚至由此產生逆反心理:將媽媽想像成對自己更加不好的“後娘”, 進而變成另一個謊言的版本……
場景二中的媽媽在面對撒謊的寶寶時, 保持了克制的態度, 寶寶也從媽媽的表情中覺察到了媽媽因他的謊言而不開心。 可以說, 直到此時, 媽媽的做法還算正確。 但回到家裡媽媽那番“較真”的言辭, 卻令寶寶對自我錯誤的反省行為被迫中止,
Advertisiment
場景三中媽媽的做法相對來說比較妥當, 既照顧了寶寶的自尊心, 尊重了孩子, 又婉轉地批評了他的行為, 使孩子意識到自己所做的錯事, 並親身反省、親口承認, 方法微妙, 效果奇佳;而且, 因反省是寶寶自發的, 不會對寶寶造成任何心理負擔, 反而會給他留下深刻的印象, 避免今後犯類似的錯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