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面對調皮搗蛋不聽教育的熊孩子,到底該不該動手!

每個父母內心都是愛孩子的, 讓孩子變得優秀, 這是每個父母都希望看到的事情, 但是孩子成長的過程中難免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 讓孩子在成長的路上不會越走越歪, 怎樣的教育方法才是正確的呢?

在過去, 很多家庭的育兒觀念都是不打不成材, 孩子犯了錯就得打, 而現在隨著社會的進步, 打罵孩子開始被很多人所抵制, 而且國外還有成立“不打孩子日”來抵制打罵孩子的教育方法, 但是有很多熊孩子僅僅通過說教是完全起不到任何作用, 打還是不打, 這讓很多家長犯了難。

為了順應不打孩子的潮流,

Advertisiment
我們先來說一下打孩子的壞處有哪些?

一、讓孩子產生逆反心理

有些孩子在犯錯了以後, 也會知道自己錯了, 如果孩子已經對自己的錯誤產生了內疚感, 父母再以粗暴的打罵進行教育, 就會讓孩子的內疚感瞬間全無, 隨之而來的不是恐懼就是極端的逆反心理。

二、容易導致孩子心理自卑

經常性打罵孩子, 會讓孩子對自己的存在產生懷疑, 孩子的心理長期處於陰暗的環境下, 會導致孩子失去自信, 變得自卑, 不敢向父母坦露自己的真實想法, 從而形成內向的性格。

三、讓孩子出現暴力傾向

孩子犯錯時父母通過暴力進行教育, 會讓孩子內心認為暴力可以解決一切, 在以後的成長過程中, 遇到不順心就會通過暴力進行解決,

Advertisiment
最終可能讓孩子走上犯罪的道路。

打罵孩子的壞處簡直太多了, 但是真正一次沒打過孩子的父母恐怕是沒有, 雖然在如今打孩子已經被認為是最差的教育方法, 但完全杜絕對孩子進行打罵教育真的就是負責任的表現麼?尤其在孩子已經對別人造成實質性的傷害而且絲毫意識不到自己錯誤的情況下也不能打麼?

不, 該打還是要打, 這不是在公然支持暴力, 在有些時候, 對孩子適當的打罵也是一種教育方法。

慣子如殺子, 這句話不是完全沒有道理的, 即使是孩子, 犯了錯以後也必須承擔起責任才能夠意識到自己的錯誤。 教育孩子, 不能生搬硬套, 如果一貫的採用溫和的教育方法來教育孩子,

Advertisiment
等孩子真的犯了大錯就真的什麼都晚了。

去年暑假的時候有這樣一則新聞, 一個10歲左右的男孩因為調皮, 割斷了窗戶外在進行樓體施工的工人的安全繩, 因為最終沒有造成人員傷亡, 熊孩子的媽媽就對孩子的錯誤行為選擇了無視, 這樣的教育方法讓很多網友恨不得別人替她來教育教育她的孩子。

無規矩不成方圓, 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有些東西是絕對不可以讓孩子觸碰的, 在哪些情況下可以對孩子進行打罵教育呢?

一、孩子犯錯, 屢教不改

對於明知犯錯還理直氣壯的孩子, 進行教育無果後可以通過體罰的方式讓孩子長記性, 必須讓孩子明白, 犯了錯就必須受到懲罰, 這樣才能夠建立孩子勇於承擔錯誤的責任感。

Advertisiment

二、犯下嚴重的錯誤

就像上文中孩子割斷安全繩的情況, 家長應該以嚴厲的方式進行教育, 必須讓孩子明白有些事情是完全不可以做的, 防止孩子鑄下大錯。

其次, 在孩子管不住自己反復進行危險行為, 讓自身或他人始終處於危險狀態下的時候也可以進行打罵。

三、極度自私, 目無他人

對已經被寵壞的孩子, 常常目無他人, 極度以自我為中心, 絲毫不考慮他人的感受, 可以進行打罵。

這世界上並沒有十全十美的教育方法, 父母也不可能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做到完美, 適當的打罵可以幫助孩子樹立正確的觀念, 但並不是孩子犯了錯就要打。

如果孩子犯錯是因為父母沒有提前把話講清楚, 如果父母本身也犯同樣錯誤,

Advertisiment
如果孩子年齡還不足三歲, 如果孩子犯錯是因為有苦衷, 如果父母的情緒處在暴怒的狀態下, 這些時候父母都不能對孩子進行打罵, 而要結合自己和寶寶的原因對孩子進行教育, 同時要改掉自己的毛病, 切忌一點, 孩子不是出氣筒, 適當的打罵也不可演變成為家暴, 這樣才能讓孩子在正確的方向下不會走的越來越偏。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