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癱又稱口眼喁斜、面神經麻痹。 多因為睡臥時面部感受風寒所致, 另一種則屬於中風後遺症。 在現代醫學裡, 前者叫周圍性面癱, 後者叫中樞性面癱。 周圍性面癱, 其特點為:發病突然, 初起時有耳後疼痛, 繼而出現患側前額抬頭紋消失, 眼瞼閉合遲鈍, 鼻唇溝變平坦, 嘴角歪向健側, 不能做蹙額、露齒、皺眉等動作, 進食時食物常嵌在齒頰間等。
(1)正坐, 用拇指分別揉其兩側的攢竹、迎香、太陽、下關、頰車等穴, 以有酸脹感為度, 每穴1分鐘。
(2)正坐, 術者立其前, 用兩中指分別勾住其兩耳後的翳風穴作揉動, 以酸脹為度。
Advertisiment
(3)正坐, 用兩拇指按在其關額, 作交錯的往返推抹, 力量由輕逐漸加重, 推抹速度也由慢逐漸加快, 時間約2分鐘。
(4)正坐, 用食、中、無名指相並, 在其患側前額、臉頰、口唇四周等部位作緩慢而均勻有力的摩揉, 即邊揉邊作環旋移動, 時間約3分鐘, 以局部發熱為宜。
(5)正坐, 用拿風池法操作1分鐘。 先輕後重, 達到強烈的酸脹感。 最後用小魚際擊打頸肩部半分鐘結束。
(6)點揉攢竹、陽白、魚腰穴, 各1分鐘, 伴以輕輕的拿捏。
(7)點揉承泣、四白、迎香穴, 各1分鐘。
(8)點揉頰車、地倉、人中穴, 各1分鐘。 對此組穴位施用的力量可稍重些。
(9)點揉翳風、風池穴, 各1~2分鐘。
(10)提拿額部:從印堂穴開始, 以拇、食指相對提捏, 自內向外, 自下而上, 反復數遍。
(11)提捏眼周組織, 主要是患側眼周。
Advertisiment
(12)提捏面部肌肉:從口角開始, 向上沿鼻翼兩側至眼角, 平行向外擴展, 至頰車穴時向上提拿至耳前, 反復數遍。
(13)叩面:四指張開, 在面部做廣泛、無規律的叩擊。 叩擊的力量適中, 面部有感覺即可, 時間約2分鐘。
(14)有意識地做鼓腮、聳鼻、皺眉等動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