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孩子年齡小, 自控能力差, 注意力易分散、轉移。 一些良好的行為習慣形成後, 如不及時強化鞏固, 仍容易改變因此。 孩子良好的行為習慣應在老師和父母的幫助下, 在生活實踐中不斷得到鞏固。
朵朵今年春季剛剛入園, 老師每次都對奶奶誇獎說“朵朵在幼稚園很乖, 學會很多本領, 能自己吃飯、漱口, 還懂得分享。 ”這讓奶奶很驚訝, 怎麼和朵朵在家裡表現差這麼多呢?不少家長都發現, 孩子在幼稚園和家裡是兩個樣, 如何讓寶貝鞏固和貫徹在幼稚園學到的好習慣呢?
Advertisiment
在幼稚園都學些啥?
幼稚園特別重視孩子的習慣養成教育, 那麼寶貝在幼稚園都能學到哪些好習慣呢?
在小小班和小班, 最重要的是培養寶貝獨立生活習慣和友好交往習慣。 在生活方面, 老師注重培養寶貝自己吃飯、穿衣、如廁、午睡, 逐漸擺脫對大人的依賴。 在交往方面, 學會分享、輪流和等待, 學著會合作, 守秩序。
在中班, 最重視培養寶貝的運動鍛煉習慣和語言表達習慣。 四五歲的孩子身體活動能力增強了, 運動鍛煉能促進食欲、增強體質, 老師重視培養寶貝喜歡運動、安全鍛煉的習慣。 四五歲的寶貝語言表達能力有一定提高, 老師重點培養他們養成用語言表達自己需求, 用語言和同伴交流的良好語言表達習慣。
Advertisiment
在大班, 最重視培養寶貝的學習習慣、良好品德和心理素質。 還有一年就要上學了, 老師重視培養孩子的學習興趣, 掌握基本的讀寫算技能, 養成正確的坐姿、站姿和握筆姿勢, 學會尊重老師和同學, 遇到困難不害怕, 敢於自己動手動腦解決問題。
好習慣到家就走樣
習慣有慣性, 新習慣會遭遇老習慣的阻抗;而且習慣還離不開環境的支持, 家庭和幼稚園的要求和態度不同, 會讓寶貝在幼稚園學到的新習慣一回家就走樣。
例如, 在幼稚園, 小朋友誰也不讓誰, 老師也不會偏袒任何人, 這樣寶貝只有學著分享、合作, 才能得到老師的表揚和認可, 和小朋友相處也更容易。 但是一回到家, 作為獨生子女, 父母願意一切都讓著寶貝,
Advertisiment
鞏固習慣關鍵靠堅持
瞭解寶貝在幼稚園學到的新習慣。 父母需要經常瞭解老師在幼稚園都教了什麼, 寶貝在幼稚園都學了什麼。 一些父母對幼稚園所教與寶貝所學, 主要關注是什麼知識和技能, 不太關注是什麼習慣, 並繼續沿襲寶貝在家庭的老習慣, 導致寶貝新學習的行為習慣在家庭出現倒退的現象。 鑒於這種情況。 父母可以與老師交流。
和老師溝通寶貝個性化的習慣特點。 媽咪可以與老師溝通寶貝在家庭生活中的現狀, 與老師商量一套個性化的養成教育方案, 讓寶貝在一個正面引導、充滿支持的環境中養成新習慣。
Advertisiment
提高新習慣帶來的心理適應能力。 一個新習慣的養成包括認識態度、行為能力和心理適應三個方面。 僅僅有一定的認識態度和行為能力是不夠的, 還要有一個克服慣性和惰性的心理適應過程, 尤其是父母都很心疼獨生子女, 帶著樹大自然直的思想意識, 不忍心看見寶貝遇到困難不高興, 不快樂的樣子, 於是遷就了寶貝的老習慣, 結果寶貝對新習慣的適應性降低了。
實際上, 寶貝的適應能力是越鍛煉越強大, 適應能力越強大越容易在新環境中獲得快樂、心情高興。 在新的挑戰面前退縮, 只能換來寶貝一時的安心和愉快, 但會對寶貝的長遠發展和人生歷練帶來不利影響。
父母對寶貝的要求要一致。
Advertisiment
良好的習慣作為寶貝的一項基本素質, 是一個既簡單又困難的學習內容, 簡單之處在于只要寶貝的基本動作發展到位, 就能學會相應的行為習慣, 困難之處在于父母要幫助寶貝持之以恆, 不宜一個父母支持而另一個父母卻忽略某種行為習慣, 這樣寶貝就無法形成穩定的習慣。
小編總結:鞏固孩子的好習慣, 家庭教育和幼稚園教育應一致。 孩子在幼稚園得到教育, 良好的行為習慣的建立, 家長應予以瞭解, 並積極配合幼稚園, 對孩子進行一致性的教育, 以免家、園教育脫節, 不利於良好行為習慣的形成和鞏固。 例如, 幼稚園正在培養孩子愛勞動的行為習慣, 家長就不要再溺愛孩子, 孩子力所能及的勞動, 就不要包辦代替了。
就不要包辦代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