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日前第一次通過研究獲得了有力證據:音樂可顯著提高智力和增強人對各種聲音的辨別能力。
音樂課很重要
美國西北大學的神經學家尼娜·克勞斯說:“音樂體驗可以促進人許多方面能力的發展, 潛在的影響包括提高在一間嘈雜的教室裡閱讀或者分辨不同聲音的細微差別的能力。 ”
克勞斯表示, 這些最新發現凸現了音樂課程的重要性。 她說:“每當學校為了縮緊預算而削減課程時, 音樂課總是首當其衝地成為犧牲品。 這是錯誤的。 ”
據報導, 試驗研究了20名成年志願者在觀看喜愛的電影時的表現。
Advertisiment
當這些志願者在專心看電影時, 研究人員會持續播放一些背景聲音:用漢語不同音調發出的“mi”聲, 不停地重複念出“眯”、“迷”和“米”。
與此同時, 研究者會記錄下志願者大腦神經系統對背景聲作出的反應。 在20名志願者當中, 有10人在12歲以前曾經有過不多於6年的音樂樂器訓練經歷, 而剩下的10人所受過的音樂訓練不多於3年。 所有的這些試驗物件都以英語為母語, 從未接觸過漢語。
西北大學的神經學家派翠克·王介紹說:“雖然他們的注意力都集中在電影上, 而且背景聲音對於他們來說沒有任何語言或者音樂上的意義, 但是我們還是發現受過長期音樂訓練的志願者比其他人更能分辨出3種音調的不同之處。
Advertisiment
影響腦幹
派翠克·王強調稱, 試驗結果“或多或少地代表了普通民眾。 你不需要成為一名一流音樂家才能得到這樣的效果”。
令人吃驚的是, 科學家發現學習音樂還可以促進腦幹發生改變。 腦幹上承大腦半球, 下連脊髓, 呈不規則的柱狀形。 其功能主要是維持個體生命, 包括心跳、呼吸、消化、體溫、睡眠等重要生理功能, 均與腦幹的功能有關。 在以前, 人們認為音樂屬於大腦皮層“管轄”。 科學家一直認為腦幹部分是不可改變的, 而且與欣賞音樂這些複雜的大腦活動無關。
這項研究結果發表在4月號的《自然神經科學》雜誌上。 克勞斯在文中寫道:“試驗結果告訴我們, 腦幹實際上具有可塑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