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音樂胎教避免3誤區

誤區一 時間越長越好, 聲音越大越好

有的准媽媽像上課一樣, 一到時間就打開音響, 一個人坐在床頭上聽音樂, 還將音量開得老大, 這並不科學。 媽媽的情緒變化, 會直接影響腹中的寶寶, 如果准爸爸也在, 這樣在聽音樂的時候, 准爸爸可以溫柔地撫摸腹中胎兒, 和他說說悄悄話, 不僅可以幫助孕媽咪放鬆心情, 還能進行良好的親子互動。

其實, 音樂胎教的時間要相對固定, 不要經常變化, 但也不用一分不差, 同時, 反復聽幾首曲子可以使胎寶寶易於記憶。 若在室內母子同聽, 時間每次為20分鐘~30分鐘,

Advertisiment
每天可在固定時間聽2次。 樂曲的音量不宜過大, 以75分貝~80分貝為宜, 不宜將答錄機、收音機直接放在孕婦的肚皮上, 以免損壞胎兒的耳膜, 造成胎兒失聰。

誤區二 音樂胎教=聽世界名曲

很多准爸媽誤以為胎教音樂就是世界名曲, 其實不然。 因為有的名曲釋放的是沉重的、悲傷的情緒。 孕期音樂胎教時, 應選擇旋律溫和自然、有規律性的音樂。 如大自然的河川、溪流聲和蟲鳴鳥叫聲。

悅耳的音樂能激起准媽媽植物神經系統的活動, 使其內分泌腺分泌出更多的激素, 這些激素通過血液迴圈進入胎盤, 使胎盤的血液成分發生變化, 從而激發胎兒大腦及各系統的功能活動, 促進身心健康發育。

誤區三 孕早、中、晚期內容沒差別

“科學的音樂胎教,

Advertisiment
需要考慮母嬰在不同階段的週期變化。 ”專家稱, 准媽媽處於孕期的不同階段, 音樂的選擇也有差別。 例如早期應聽一些輕鬆、愉快、詼諧、有趣、優美、動聽的音樂, 使孕婦感到舒心。

中期的胎兒生長發育快, 營養需要豐富, 胎兒的聽覺能力有了明顯的提高, 胎教音樂的內容也更為豐富, 如大提琴獨奏曲、低音歌聲或樂曲。 父親低音唱歌或哼一些曲調, 胎兒會更容易接受。

後期的孕婦面臨分娩, 難免有些憂慮緊張的感覺。 由於體重的增加, 孕婦會感覺身體的笨重、勞累。 為此, 這時期播放的音樂, 音色上要柔和一點、歡快一些。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