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音樂薰陶大腦有潛移默化作用

“月兒明,風兒靜,樹葉遮窗櫺呀.蛐蛐兒叫錚錚,好比那琴弦兒聲啊;琴聲兒輕,聲兒動聽,搖藍輕擺動啊.娘的寶寶閉上眼睛,睡了那個睡在夢中。 ”陳蓉哼著著搖籃曲輕輕拍著女兒。 朵朵在媽媽的歌聲中, 慢慢地進入了甜美的夢鄉。

4~6個月大的嬰兒, 聽力有明顯的發展, 對音樂能表現出明顯的情緒反應, 聽到音樂後能手舞足蹈, 並對聽過的音樂有記憶。 此時, 可讓寶寶接受音樂的薰陶, 對其大腦的鍛煉有潛移默化的作用。

您知道嗎?

著名大文學家雨果曾經說過:“開啟人類智慧大寶庫有三把鑰匙, 一把是數位,

Advertisiment
一把是文字, 還有一把便是音符”。

給寶寶音樂薰陶

小寶寶還不能理解音樂的內涵, 卻能用自己的聽覺去感受音樂柔美的旋律, 感受的同時還可以發展寶寶的聽力。 寶寶醒著的時候, 給他輕輕播放柔和舒緩的音樂, 慢慢地培養其音樂感覺力。 如此自然的音樂薰陶中, 寶寶會感到輕鬆愉悅, 逐漸喜歡上音樂。

給什麼聽音樂最理想?

寶寶聽音樂完全是處於被動的地位, 因為他們太小, 不能選擇音樂, 選擇權在成人身上。 給寶寶選擇的曲子以旋律優美, 節奏舒緩的輕音樂最為理想。 因此, 寶寶嬰兒期的音樂應以睡眠音樂為主。 所謂睡眠音樂, 其實就是除了搖籃曲外, 所有旋律優美、節奏緩慢的曲子。 嬰兒期的寶寶大部分時間都在睡眠,

Advertisiment
睡眠是他們健康發育和成長的必要條件, 柔和優美的睡眠音樂恰好可以輔助睡眠習慣的養成。 所以, 在嬰兒入睡前也可給寶寶播放睡眠音樂。

什麼時間聽音樂合適呢?

除了睡覺時間, 寶寶的生活起居時, 都可以適時地給寶寶提供音樂資訊的刺激, 來強化孩子對各種音樂情緒和音樂旋律的感受和記憶。

寶寶吃奶時, 優美抒情、節奏平緩的曲子響起, 進食就成了一件愉悅又放鬆的事情;親子遊戲中, 放一些輕快活潑、節奏跳躍的音樂, 寶寶會很自然地把音樂中所表達的情緒和自己當時的心情聯繫在一起, 如此的音樂感受又會很自然地被記憶;哄寶寶睡覺, 給他聽安靜柔和、節奏舒緩的音樂, 輕柔的搖籃曲是最佳選擇;媽媽也可以輕拍著寶寶輕唱甜美的搖籃歌催他入睡。

Advertisiment
對寶寶來說, 媽媽的歌聲就是天籟之音, 輕輕地拍也可以讓寶寶感受到音樂的節奏。

你知道嗎?

幼兒這時期的聽覺神經尚未發達, 自然無法認識音樂。 如果幼兒對有節奏感的音樂仍不喜歡的話, 成人可和寶寶一起聽, 並要隨著節奏打拍子或彈指頭, 這樣寶寶便會對音樂有所反應。

音樂薰陶益處多。

前面已經講過, 給寶寶做撫觸或寶寶做嬰兒被動操的時候, 都應該配有合適的音樂, 對於寶寶身體和智力發育都有益處, 同時也可增進親子互動。

大多數的寶寶們都會喜歡用動作來表達他所感受到的音樂情緒, 聽到音樂, 他就會逐漸跟著音樂搖擺身體或手舞足蹈,

Advertisiment
然後就自然而然地培養出節奏感。 4~6個月的寶寶, 聽到歡快的音樂, 可以作出較大的動作, 腿腳把床蹬的“咚咚”響, 媽媽可以給寶寶聽各種節奏的樂曲, 讓寶寶隨著音樂的節拍晃動身體, 全身都動起來!

前面也講過, 家長要給孩子唱歌或放歌給寶寶聽, 這不僅是一種音樂薰陶的好方法, 還可以拉近親子關係, 其中的歌詞更能促進寶寶語言能力的發展。

余博士溫馨提示:

1、寶寶聽的音樂, 符合孩子的身心特點, 成人化的歌詞和激烈的節奏都不適合寶寶。

2、音樂音量要適中, 避免寶寶聽覺疲勞乃至損傷。

3. 給寶寶聽音樂也得觀察他的反應, 沒有興趣或煩躁的情況要停止。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