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頂嘴的小孩長大後可能會更快樂、更成功,你覺得有道理嗎?

本文為編譯, 有部分刪節。

作者:Elaine Taylor-Klaus & Diane Dempster

頂嘴的孩子總是能把人逼瘋!但讓他們閉嘴卻並不益于孩子的成長。

“孩子愛頂嘴”永遠是家長最頭疼的問題之一。 當你的孩子開始頂撞你, 或者說話很無禮, 我們做家長的簡直就像被觸動了憤怒的開關!要想保持冷靜實在太難了, 雖然你知道, 理論上來說, 給出冷靜的反應對孩子、對你、對每一個家庭成員都有好處(包括你的血壓)。

但如果說, 如果孩子跟你頂嘴, 對他們的成長有益處呢?

事實上, 心理學家認為對孩子們來說, “頂嘴”的行為有助於他們健康的成長。 臨床心理學家Kelly M. Flanagan解釋說:“缺乏說不的能力,

Advertisiment
缺乏設置個人底線的能力, 是一種常見的、但經常不為人知的引起心理疾病的原因。 ”

維吉尼亞大學的心理學家Joseph P. Allen說:“我們會告訴家長, 不要把這種和孩子之間的爭論當作一件讓人生氣的事, 而要把它當作對孩子的一種訓練。 ”

這種行為的核心是, 當孩子挑戰你的權威時, 他們事實上在嘗試對自己的生活多一些掌控。 他們在練習那個技能, 這就像他們練習一些動作學會控制肌肉是一個道理。

你試著想想, 當一個同齡人教唆你的孩子說“你也加入吧, 大家都是這麼幹的”, 你是否希望孩子因為不敢發表不同的意見而被迫跟隨他?如果一個不安好心的成年人對你的孩子做出了不軌的行為,

Advertisiment
你是否希望你的孩子盲目地配合, 不懂得反抗?這樣想想, 你是不是寧願孩子能在你面前發表不同的意見, 和你“商量”或者“頂嘴”?

要教會孩子如何正確地“頂嘴”

我們都希望孩子能掌握說“不”的能力, 在面對同齡人施加的壓力、遇到危險或者要面對艱難的人生抉擇時, 這個能力能對他們起到很大的幫助。 這種能力有可能會讓他在人生的關鍵時期向毒☆禁☆品說“不”, 又或者能讓他們在合適的年紀才開啟性經驗。

而讓孩子更好地掌握這種能力的關鍵, 就是你能夠在他們頂嘴的時候包容他們, 並幫助培養他們迅速成長的獨立性。

當孩子頂撞你時, 其實他並不是為了挑戰你的權威。 他們是孩子。 頂嘴是他們成長中的一部分,

Advertisiment
是他們的天職。 你要觀察他們頂嘴的方式, 瞭解你該如何回應他們。

你是否教育孩子在挑戰你的時候要保持尊重?你是否告訴他們要如何正確地溝通, 並給出正確的示範?你是否會幫助他們瞭解他們一些無禮行為會產生的後果, 並讓他們對此負起責任?

當你教會孩子在表達反對意見的時候練習控制自己的情緒、保持尊重、有禮貌以後, 他們在面對危險或逆境時談判的能力會得到進一步提升。

那麼說到底, 誰才是有控制權的那個人呢?

作為家長, 我們都希望能自我感覺良好。 而當一個2歲的小屁孩說“不要”, 9歲的娃說“為什麼我一定要這樣做”, 或者一個14歲的青少年說“你這樣不公平”, 這些都讓我們對自己做家長的能力感到懷疑,

Advertisiment
產生不安全感。

我們都覺得, 作為家長, 應該多少要保持一些權威。 一部分原因是我們大多是在這種模式下長大的(我們的爸爸媽媽會教育我們說:“絕對不許這麼和爸爸媽媽說話!”, 還有一部分原因是, 我們總希望能對自己的孩子有一些控制權。 當孩子聽話的時候, 生活要容易得多。 但最終, 我們總是不能完全控制自己的孩子的。

孩子們來到這個世上, 有他們自己的路要走。 他們從小時候開始就要給我們上這一課, 對著我們尖叫, 讓我們知道:“這是我自己的生活!不是你的!”

但對家長們來說, 我們總是要花上好多年的時間才能接受這一點(如果我們能接受的話)。

你的孩子想向你傳達什麼

孩子在不同的成長階段會用不同的方式去表達,

Advertisiment
但他們想傳達的資訊是一致的:

他們是獨立的個體, 有著自己的想法、感受和主意。 他們有自己的人生道路要走。 在他們的旅途上, 你擁有監督他們的特權, 但這始終是他們自己的旅程, 而不是你的。

孩子要成長為健康、獨立的成年人, 就必須練習為自己做出決定, 並且學會為自己想得到的東西交涉——即使他們希望得到的東西在你看來很可笑或微不足道。 因為這是他們的生活, 不是你的。

如果他們現在能搞定一些小談判, 比如把家裡喂狗的時間從晚上六點半推遲到晚上七點, 那麼等他們長大一些, 他們就能更好地和大學裡的教授交涉、和工作中的上級交涉、在未來成家之後和他們的另一半交涉。

要記住,你養育的是一位未來的成年人

要把孩子往獨立的方向培養對家長來說是一件很矛盾的事。但當我們提醒自己,我們在養育的不是永遠的孩子,而是未來的成年人,這種想法就能幫助我們克服過程中的一些不適應。

所以當下一次你聽到自己對孩子說:“你怎麼敢這麼跟我說話”又或者是“因為爸爸說了不,所以你就不能這麼做”,甚至是“我說什麼你就做什麼”,你該好好反思一下你向孩子傳達了什麼訊息,你應該怎麼說、怎麼做才能讓孩子培養獨立思考和交涉的能力。

那麼你該如何在維持權威的前提下,交出一些控制權給孩子呢?

舉個例子,當你的孩子對你無禮的時候,你可以問:“你要不要換個方式再說一遍?”

你可以讓孩子做一些家務,但讓他們自己決定什麼時候去完成:“今天做晚飯前,你要把洗碗機裡的碗筷都拿出來,因為今天輪到你做這件事了。你想什麼時候做呢?要不要設置一個提醒?”

請記住,這是一個過程,移交控制權需要一定的時間。這些問題不會一夜之間神奇地轉變你們在家中已經建立的關係和地位。但你對孩子的支援和理解能讓他們更好地培養獨立性,而這正是養育孩子的最終目的。

要記住,你養育的是一位未來的成年人

要把孩子往獨立的方向培養對家長來說是一件很矛盾的事。但當我們提醒自己,我們在養育的不是永遠的孩子,而是未來的成年人,這種想法就能幫助我們克服過程中的一些不適應。

所以當下一次你聽到自己對孩子說:“你怎麼敢這麼跟我說話”又或者是“因為爸爸說了不,所以你就不能這麼做”,甚至是“我說什麼你就做什麼”,你該好好反思一下你向孩子傳達了什麼訊息,你應該怎麼說、怎麼做才能讓孩子培養獨立思考和交涉的能力。

那麼你該如何在維持權威的前提下,交出一些控制權給孩子呢?

舉個例子,當你的孩子對你無禮的時候,你可以問:“你要不要換個方式再說一遍?”

你可以讓孩子做一些家務,但讓他們自己決定什麼時候去完成:“今天做晚飯前,你要把洗碗機裡的碗筷都拿出來,因為今天輪到你做這件事了。你想什麼時候做呢?要不要設置一個提醒?”

請記住,這是一個過程,移交控制權需要一定的時間。這些問題不會一夜之間神奇地轉變你們在家中已經建立的關係和地位。但你對孩子的支援和理解能讓他們更好地培養獨立性,而這正是養育孩子的最終目的。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