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順勢而為,給孩子穩穩的幸福

“我們是要給孩子一個幸福的童年, 還是有成就感的成年?”常有父母這樣問我。 父母一方面非常希望保護孩子的天性, 給孩子一個快樂、自由、幸福的童年, 另一方面又招架不住充斥耳畔的教育“誘惑”, 希望儘早對孩子進行各種能力開發和培養。

在我看來, 孩子的幸福童年和有成就感的成年並不矛盾。 不一定, 童年時主動去培養孩子的某些天賦, 就一定會毀掉孩子的天性, 奪去他童年的幸福;也不一定沒有去培養某些天賦, 孩子的未來就不會成才。 因為這其中有很多不確定因素, 我們很難將孩子的童年跟未來發展扯上必然的關係。

Advertisiment

決定這個問題的關鍵, 我覺得首先是教育方式。 生活中, 很多優秀人物在小時候就接受了良好的早期教育。 音樂家莫札特4歲時就可以作曲並登臺演出, 當父母發現小莫札特的音樂天賦時, 就不失時機地把孩子帶到各種場合演出, 以便與更多的音樂家接觸, 還經常在家裡舉辦音樂會, 給孩子創造音樂氛圍。 當孩子在童年時表現出一些天賦和特長時, 父母及時地給予了正確引導, 讓孩子的聰明才智得到了充分發展, 為將來成才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蒙台梭利的敏感期理論告訴我們, 0-6歲是兒童成長的敏感期, 分別是:語言敏感期、書寫敏感期、閱讀敏感期、秩序敏感期、感官敏感期、對細微事物感興趣的敏感期、動作敏感期、社會規範敏感期。

Advertisiment
很多孩子會在這一時期表現出某些方面的天賦, 如果家長能抓住這一敏感期進行教育, 孩子的能力會順勢而為, 得到長足發展。 關鍵是教育方式要正確, 否則可能會事倍功半, 有些甚至還走向了反面。 莫札特的父親沒有把莫札特送進音樂特長班裡去學習, 也沒有盯著孩子去練琴, 而是主動給小莫札特營造音樂的氛圍, 讓孩子自然而然地浸泡、薰染於其中, 極大程度地保護了孩子的興趣和表現欲, 以致讓小莫札特在玩玩具的時候都喜歡伴著音樂的節奏。

營造氛圍、保護表現欲、培養習慣, 這些都是教育方式正確、科學的表現, 是孩子快樂學習的前提條件, 也是孩子快樂童年的保障。

Advertisiment
只要教育方式科學, 符合孩子成長的規律, 我們就可以既能保護孩子的天性, 又能讓孩子的能力得到蓬勃發展。

但是現實中, 大多數的父母沒有做到科學地引導孩子。 他們一發現孩子在某些方面展現出了優勢, 就忙不迭地去開發, 把孩子送進各種早教班、興趣班、特長班, 不顧孩子願不願意、老師跟孩子是否匹配等, 結果使孩子的天賦煙消雲散, 或者對本來有興趣的事情也不耐煩了。 我看到很多小時候對音樂敏感的孩子, 在被逼著學了幾年鋼琴後, 發誓這輩子與音樂絕交;本來有繪畫天賦的孩子, 在跟著老師學了幾年畫畫後, 想像力和創造欲喪失殆盡……在無數孩子因接受良好早教而成功的同時,

Advertisiment
我們也目睹了太多因早教不當而失敗的案例。 總結經驗與教訓, 大多與教育方法是否得當有關。

這種不正確體現在方方面面, 比如:注重了知識和能力的培養, 而沒有注重欲望、興趣和想像力的保護;強調了早期教育越早越好, 而忽視了與孩子的年齡段和身心發展規律相契合;過分看重早教機構的作用, 而忽視了家庭教育的作用和親子互動的力量;過分注重了知識能力教育, 而忽略了良好習慣的養成、理想的樹立、價值觀的傳遞和美的激發等。

當一個孩子在潛能開發的同時, 缺少了美的感知、欲望的點燃、想像力的激發、價值觀的傳遞, 而只剩下光禿禿的一些知識灌輸、技能訓練的時候, 這樣的教育顯然是沒有生命力的,

Advertisiment
是不長久的, 也是不快樂的, 它犧牲掉的不止是孩子快樂的童年, 也許還有那生機勃勃的少年以及那本可以更豐盈的成年。

因此, 給孩子一個快樂的童年和有成就感的成年, 也許我們不必那麼糾結, 我們該思考的恰恰是我們的教育方式, 我們的教育方式有多少符合了孩子的成長, 我們在多大程度上用心觀察過孩子的成長變化, 反思過自己的教育行為。 也許, 只有我們開始認真思考這些並踐行的時候, 我們的目標才可以兼得, 孩子也就可以自小到大都能穩穩地感受到幸福。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