順應孩子的天性, 尊重孩子的選擇, 並不是徹底放棄管教和規則。 愛與管教相伴, 才是對孩子的真愛;有約束的自由, 建立在規則基礎上的自由, 才是真正的自由!
愛與管教相伴才是真愛, 自由與規則並行才有真自由“愛與自由”, 是目前很多親子教育書籍和言論中備受推崇的教育理念, 也受到很多年輕父母的追捧。 但我發現, 很多家長對這些教育理論和理念的理解有很多偏差, 甚至還不由自主地滑向天平的另一端, 就是要給孩子充分的自由, 為了確保自由, 孩子可以隨心所欲。
其實, 對於任何人來說,
Advertisiment
因為對“要給孩子自由, 要尊重孩子”的誤解, 所以導致了部分家長對孩子的過度溺愛:只要是孩子的要求, 家長就會儘量滿足, 而不考慮這個要求是不是合理;如果孩子犯了錯誤, 即使是涉及做人的根本, 家長也是好言相勸而不予批評或懲罰;如果孩子在學校受到批評, 家長總是先挑學校和老師的毛病, 而不是考慮自己孩子的問題。
到最後, 甚至演變為, 不願意讓孩子受到任何委屈, 希望孩子能夠在最好的環境裡得到成長:有無限的愛、有絕對的自由、每個人都對孩子萬分尊重,
Advertisiment
遺憾的是, 這樣的生活環境, 到哪裡都是鏡中花、水中月。 對於所有人來說, 所處的社會大環境都是一樣的。 這個複雜的社會環境, 不會單獨為了某個孩子而發生任何變化, 社會上也沒有任何一個人是只全心付出不求任何回報的。
孩子的成長, 當然離不開自由和寬鬆的環境, 也離不開自我成長和自己做主的機會。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 我們要學會不斷放手, 讓孩子自我成長。 但是, 放手並不是撒手, 更不是放任自流。 沒有任何約束的自由必將演變為寵溺, 嬌生慣養的孩子基本上都沒有受到什麼約束。
美國教育家希利爾在《培育孩子》一書的序中說過這樣一句話:“縱容孩子不僅顯得家長沒有能力,
Advertisiment
這些家長要麼不知道管教的重要性, 要麼是懶於管教。 ”這絕不是危言聳聽, 那些曾經走過彎路的家長一定對此深有體會。
順應孩子的天性, 尊重孩子的選擇, 並不是徹底放棄管教和規則。 愛與管教相伴, 才是對孩子的真愛;有約束的自由, 建立在規則基礎上的自由, 才是真正的自由。
如何培養兒童自控力, 真正讓孩子管好自己, 付博士在書中深入淺出地進行了追本溯源, 同時又提供了很多實用的操作方法和發人深省的真實案例。 真誠地向大家推薦這本科學性與實用性俱佳的育兒圖書, 為家長的科學養育助一臂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