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順產寶寶會從母親的產道裡獲取益生菌嗎?

親子丼問:互動百科【為什麼說順產的孩子免疫力更強?】新生兒在自然分娩時, 第一口吸進的微生物是母親產道內的大量益生菌。 這些益生菌在嬰兒無菌的消化道“安營紮寨”, 然後形成多樣化的菌群, 讓人身體保持健康平衡。 顯然, 剖腹產的孩子恰恰卻失去了這個良機, 讓他們“輸”在了免疫力的起跑線上。 求證。

回答人:萬惡的星期二

問題中提到的內容可以歸納為【順產的嬰兒免疫力更強, 因為在自然分娩時, 嬰兒第一口吸進消化道的微生物是母親產道內的大量益生菌。 】

這個說法是錯誤的。 但它很詭異,

Advertisiment
很難把它的錯誤之處摘出來, 因為它實際上雜糅、引申了三句類似的、正確的說法, 然後胡亂拼貼出一個錯誤資訊。

它用到的第一個說法是【順產的嬰兒免疫力更強, 因為實驗表明, 陰☆禁☆道分娩組新生兒臍血免疫球蛋白含量明顯高於剖宮產組。 】

第二個說法是【母乳的嬰兒免疫力更強, 因為母乳可以使新生兒腸道內建立以雙歧桿菌(益生菌)為主的腸道菌群, 從而促進腸道及全身免疫系統成熟。 】

第三個說法是【順產時, 若產婦陰☆禁☆道有白色念珠菌感染(陰☆禁☆道炎的一種), 新生兒在通過產道時可能口腔受到感染, 患上鵝口瘡。 】

下面, 詳細解釋一下, 為什麼上述三個說法都是正確的, 而由它們拼貼、引申出來的結果是錯誤的。

Advertisiment

第一個說法的解釋是:“免疫球蛋白是新生兒體內特異性體液免疫的重要組成部分, 胎盤中含有許多生物活性物質, 能夠增強免疫及免疫調節作用, 新生兒的IgG(免疫球蛋白)主要來自母體臍血中含有大量的IgG, 這也是新生兒早期維持免疫力的基本條件。 子宮劇烈收縮使IgG通過主動轉運的方式通過胎盤進入胎兒體內, 因此IgG含量比剖宮產顯著增高, 從而彌補了新生兒體液免疫的不足, 在抗感染中起著重要的作用。 ”(摘自論文《不同分娩方式不同性別新生兒臍血的免疫功能檢測》)

可見, 自然分娩之所以讓新生兒免疫力更強, 是來自於母體臍血中的免疫球蛋白, 通過胎盤轉運;而不是嬰兒在產道裡自己張口吸進了益生菌。

Advertisiment

第二個說法的解釋是:“新生兒出生時腸道無細菌, 出生後隨著奶類食物的進入排泄, 從口腔和肛門大量細菌迅速進入, 在腸道建立起微生態平衡, 保護腸道的健康, 但是菌群也受食物成分影響, 像母乳中因為含有雙歧因數能夠促進雙歧因數形成, 所以母乳餵養的寶寶雙歧桿菌佔優勢, 可抑制大腸桿菌生長。 ”(摘自張思萊的博客《秋天謹防輪狀病毒腸炎》)

另一個解釋是:“母乳餵養是有菌餵養過程。 媽媽乳☆禁☆頭及乳☆禁☆頭周圍皮膚上需氧菌及乳管內的厭氧菌, 加上吸吮母乳中吞咽的空氣, 可以保證新生兒腸道內建立以雙歧桿菌為主的腸道菌群。 ”此外, “母乳能選擇性地促進腸道內正常菌群生長”。 (摘自崔玉濤《圖解家庭育兒2》)

Advertisiment

可見, 是母親的乳汁以及母乳餵養的過程, 促進新生兒腸道中益生菌的生長, 有助免疫系統完善, 而不是母親陰☆禁☆道中的益生菌被新生兒直接吃下。 同時, 母乳餵養和是否順產沒有關係。

第三個說法, 雖然不直接構成那個錯誤資訊, 但我猜想, 那個錯誤資訊是借用了這裡的邏輯——既然母親產道內的白色念珠菌能感染新生兒的口腔, 那麼產道內的乳桿菌(益生菌)也能通過新生兒口腔對他的身體造成影響。

但問題是, 白色念珠菌的感染是口腔粘膜和陰☆禁☆道粘膜接觸發生的, 而益生菌要起作用必須被吞咽到胃腸裡, 可胎兒在陰☆禁☆道分娩娩出時, 子宮收縮會使他處於相對缺血、缺氧狀態, 因此他不可能在通過產道的時候進行吸吮和吞咽,

Advertisiment
周圍再多益生菌也無用。

總之, 問題中提到的說法是錯的, 但錯得非常有迷惑性, 因為它用各種正確說法拼出了一個錯誤內容。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