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順產轉剖腹產可避免 不受“兩茬罪”

選擇順產的准媽媽們, 你們可否想過, 自己在順產的時候轉為剖腹產的情況?當你在床上, 用力掙扎, 快要死去活來的時候。 醫生通知你, 出突發狀況了。 需要轉為剖腹產!連續受“兩樁罪”, 傷不起啊!所以, 為了儘量減少這種情況的發生, 准媽媽趕緊來學習一下吧!

情況一、分娩進行得非常緩慢

分娩進行得非常緩慢, 超出正常的分娩時間。 媽媽的宮口開全至寶寶娩出的時間, 正常情況下, 需要約1個多小時。 寶寶娩出至胎盤娩出的時間, 一般需5~10分鐘, 不超過30分鐘。

見招拆招:

分娩過程緩慢, 與多種因素有關。 有的媽媽,

Advertisiment
因為本身的身體條件不佳, 有剖腹產的必要。 另外, 產前各種恐懼、焦慮、緊張的情緒也會影響媽媽的分娩。 產前爸爸應該陪伴在媽媽身旁, 給予愛的鼓勵。 同時別忘了產前學習分娩的呼吸運動, 讓媽媽在這個時候儘量保持冷靜, 集中注意力。

情況二、胎位轉向不正

開始分娩後胎位轉向不正, 胎頭不下。 正常分娩時, 寶寶的頭應該向下的。 如果出現胎兒的其他部位位於女性骨盆的最下面, 醫學上就稱為胎位不正。 常見的胎位不正有兩種情況: 臀位和橫位, 如果胎位不正可能會造成難產, 孕媽們一定要特別注意。

見招拆招:

為了減少對寶寶傷害, 確保媽媽的安全, 很多醫生都會在這個時候建議採用剖腹產。 其實很多胎兒在懷孕中期以前都會呈現胎位不正的狀態,

Advertisiment
但大部分的寶寶都很乖, 在中後期不知不覺中矯正過來了。 媽媽在生產前, 發現自己的胎位不正, 可採用膝胸臥式運動矯正胎位。 1.在床上, 跪伏姿勢, 兩手貼住床面, 臉側貼床面, 雙腿分開與肩同寬。 2.胸與肩儘量貼近床面。 3.雙膝彎曲, 大腿與地面垂直。 4.維持此姿勢約2分鐘, 慢慢適應後可逐漸增加至5分鐘, 10分鐘, 每日做兩至三次。

情況三、胎兒窘迫

出現胎兒窘迫, 寶寶在即將出生時發生缺氧、窒息的情況。 分娩時出現的胎兒窘迫叫急性胎兒窘迫, 主要是由前置胎盤、胎盤早剝、臍帶脫垂、產程延長、宮縮過強等引起的。 而慢性的胎兒窘迫, 則是主要由媽媽的自身的疾病引起的, 如高血壓、慢性腎炎、糖尿病和重度貧血等。

Advertisiment

見招拆招:

發生胎兒窘迫的因素來自母體、胎兒、胎盤三方面。 其中, 母體因素是重要的原因, 媽媽孕期時要注意自我保健, 增加營養, 勞逸結合, 避免不良的生活習慣, 預防胎盤早剝。 覺得身體不適、胎動減少就應該及時就醫。 媽媽平時睡覺, 要多採取側臥位休息, 這樣能改善胎兒的供血。

情況四、臍帶壓迫或臍帶脫垂

在分娩過程中, 寶寶枕後位、顏面位等異常頭先露或複合先露, 常不完全填滿骨盆入口, 在破膜後胎頭才銜接, 這時候容易誘發臍帶脫垂。 出現臍帶壓迫或臍帶脫垂, 臍帶在胎先露與產道之間受壓而使胎盤迴圈降低, 如不及時處理, 寶寶可能就會有生命危險。

見招拆招:

當媽媽胎膜未破時,

Advertisiment
臍帶位於胎先露部前方或一側, 宮縮良好時。 這時候媽媽應取頭臀高位(側臥或仰臥), 密切觀察胎心率, 待胎頭入盆, 宮頸逐漸擴張, 胎心仍保持良好者, 可經陰☆禁☆道分娩。 但是如果寶寶的臀足位或肩先露, 就應該聽從醫生的建議, 進行剖宮產術。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