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預防接種是否反應越重效果越好

預防接種的疫苗都是一些減毒的活的或死的細菌或病毒。 雖然預防接種後會有一些反應, 但一般反應很輕微, 機體仍可產生足量的抗體, 足以在一段時間內抵抗相應的疾病。 也就是說, 對某疾病的免疫與該病的預防接種所產生的反應不成比例關係。

預防接種後產生嚴重反應可見於兩種情況:一是有禁忌症的人, 醫務人員未事先瞭解清楚就進行了預防接種而產生嚴重反應。 而且由於臟器病變妨礙了機體產生抗體, 這種預防接種後嚴重反應是不好的。 二是被接種人因體質的差異而產生過敏反應。

Advertisiment
接種後即出現心慌、臉色蒼白、出冷汗、手腳發冷、口唇青紫、脈搏摸不到、體溫下降、抽筋、昏迷等, 應急送附近醫院搶救。 一般來說, 這兩種較嚴重的反應是不多見的, 所以不必驚慌, 也不必因怕這種反應就拒絕給孩子進行預防接種。 這裡只是說明預防接種後, 不是反應越重效果越好這個問題。

當然, 預防接種後沒有反應也不好。 口服法的疫苗顯不出來, 皮內注射和皮上劃痕法能清楚地反應出來。 如果新生兒期在上臂接種過卡介苗後, 卻未見留下痕跡, 則表示接種失敗, 對結核不產生抵抗力。 還得進行補種。

怎樣減少預防接種後的反應?

正如前面所說, 大多數疫苗接種後是不會引起嚴重反應的。 但由於每個孩子的體質不同,

Advertisiment
在進行預防接種後, 可能會出現一些輕重不同的反應。 主要的有局部反應和全身反應。 發生過敏反應也是很少的。

為了保證安全, 減少反應, 各種預防接種必須在孩子身體健康的時候進行。 如果孩子有病, 就暫時不要接種。 例如, 發熱時不要打白喉、百日咳、破傷風三聯疫苗;腹瀉時不要口服小兒麻痹症糖丸;空腹饑餓時不宜打預防針, 以免發生低血糖等嚴重反應。 打針前做好孩子的工作, 讓勇敢的孩子先打, 以消除膽小孩子的緊張害怕心理。 打針後二至三天內應避免劇烈活動, 注意注射部位的清潔衛生。 暫時不要洗澡, 以防局部感染。

預防接種後發生反應怎麼辦?

免疫製劑在人體接種以後, 除了少數沒有反應外,

Advertisiment
大多數會產生不同程度的反應, 一般均屬正常現象。 如卡介苗接種1個月左右局部出現紅疹、膿皰、結痂等, 這是正常的。 注意不要用手抓擠、膿水多時可塗點紫藥水, 待脫痂後即愈。 預防接種後常出現的反應有:

1、局部反應。 局部的紅腫、疼痛或接種的附近淋巴結有腫大現象, 一般不需要處理。

2、全身反應。 發冷、發燒、全身不適、頭痛等, 出現這種情況時要適當休息, 多飲水, 反應會逐漸消失。 如果體溫過高, 可進行對症處理, 但最好用物理降溫法。

3、過敏反應。 預防接種引起過敏反應者極少, 如果發生面色蒼白、心跳加快、脈搏可能摸不到或很細弱, 手足發涼、口唇發紫、抽風、昏迷等症狀。 哪怕是其中一部分症狀, 都要立即讓病人平臥,

Advertisiment
如有條件可注射腎上腺素, 並儘快請醫生救治。

為了安全起見, 患有結核病及心、肝、腎疾病者, 一般不要進行預防接種;有過敏性疾病也都不宜接種。 在患急性傳染病及其恢復期、感冒、發燒、急性扁桃體炎等過程中暫不要接種。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