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預防接種注射的反應和處理

預防注射的藥品一般說都是生物製品, 對人體是種異物, 刺激機體會暫時出現一些反應, 根據反應性質分為正常反應和異常反應。
(1) 正常反應
小兒接種後, 一般在24小時左右出現程度不同的發燒、頭疼、噁心嘔吐、腹疼腹瀉、全身困倦等症狀, 接種局部出現紅、腫、熱、痛現象, 一般都比較輕微, 用任何處理, 2~3天即可恢復。 個別反應較重的孩子可對症處理, 如燒得過高可用退燒藥, 又如局部紅腫厲害的可用消毒紗布包裹、冷敷等。
(2) 異常反應
暈針:注射過程中或注射後數分鐘, 小兒突然出現頭發暈、心慌、噁心、面色蒼白、出冷汗、手足發冷麻木,
Advertisiment
甚至失去知覺, 此時為暈針的症狀。 暈針多發生在精神較脆弱、怕種前要給孩子做好宣傳解釋工作, 解除恐懼心理;操作時(打針時)要輕, 晝減少病人疼痛。 這樣暈針基本上可以避免。 若出現暈針, 也不必慌張, 把病人平放在空氣流通的地方, 讓其安靜休息, 可喂點糖水, 短時間內即可恢復。 若數分鐘仍無好轉者坷給皮下注射.2~0.3毫升(1/1000濃度), 若血壓繼續下降則要靜脈點滴氫化可的松或地賽美松、葡萄糖酸鈣、維生素C等;重者須馬上轉送醫院。
為防止出現過敏性休克, 在注射(動物血清製劑)前必須先做過敏試驗, 若陽性則用脫敏法進行注射, 對平時有出蕁麻疹、哮喘病史的孩子要注意。
(3) 血清病
有的孩子注射後出現發燒、蕁麻疹、哮喘或在部水腫;另一種出現白細胞減少、血小板減少、紫癜、淋巴結腫大,
Advertisiment
甚至血尿, 這些都是血清病的症狀。 通常這些症狀在一次注射較大量的動物血清(如抗菌素破傷風的抗毒素、白喉抗毒素等)之後的8~12天出現, 第二次注射同樣血清更容易發生血清病。 一般血清病可以自愈, 發生後可注射副腎素0.5~1毫升(1/1000濃度);同時服用抗過敏藥物, 如撲爾敏、非那根等。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