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預防新生兒顱內出血關鍵在“早”

防治新生兒顱內出血關鍵在“早”

朵朵奶奶、朵朵媽媽和朵朵姑姑聊天。 奶奶說:“三單元老李家的孫子昨天從醫院回來了, 聽說這次找的醫生很厲害, 治療效果挺好的。 ”“哪個老李家?”姑姑問。 “就是孫子腦子不太好的那個呀!”奶奶說。

“媽, 我可要說你了, 人家的不幸可不是讓你說三道四的。 ”姑姑很不屑地說。 “我哪有?” 朵朵奶奶無辜地說。 “那孩子是什麼病啊?”朵朵媽趕緊打岔。

“什麼腦出血, 剛出生就得上了!”朵朵奶奶還是忍不住要發言。 “是顱內出血吧?我在書上看到過這種病, 現在有辦法恢復的。 ”朵朵媽說。 “是嗎?你趕緊再查查去,

Advertisiment
看看有沒有具體的方法, 我好告訴老李去。 ” 朵朵奶奶急急地說道。

新生兒顱內出血是常見的一種腦損傷, 是新生兒圍產期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也是新生兒一個重要的致殘因素。

病症表現與危害

新生兒顱內出血的症狀多在出生後即出現, 也可在生後幾天或更長的時間出現, 有以下幾種常見症狀:

● 嗜睡、煩躁、哭鬧不止、眼睛斜視或凝視、眼球顫動、不吃奶、嘔吐、皮膚陣發性青紫。

● 嚴重的可能發生昏迷、抽風、呼吸暫停, 觸摸前囟門能感到飽滿、微微隆起。

任何造成胎兒缺氧的因素都可能導致顱內出血。 早產兒多見。

1.產傷性顱內出血:難產、急產、胎位不正或生產時使用產鉗等器械, 使胎兒頭部受到擠壓變形而引起顱內血管撕裂,

Advertisiment
稱為“產傷性顱內出血”, 一般多見於體重偏大的胎兒。

2.缺氧性顱內出血:當胎兒在宮內、生產過程中及產出後因各種原因而缺氧(缺氧的原因詳見《科學面對新生兒窒息》一節)引起的顱內出血, 稱為“缺氧性顱內出血”, 多見於早產兒, 但有些剖腹產兒也可能發生。

3.醫源性顱內出血:因輸液、機械通氣不當等造成的顱內出血稱為“醫源性顱內出血”。 新生兒顱內出血非常危險, 重症患兒通常死亡率極高, 即使搶救過來也已經損傷了大腦, 常留有癲癇、腦癱、智力低下、視力或聽力障礙等後遺症, 所以應該積極預防。 防治新生兒顱內出血關鍵在於“早”。 在與此病的戰鬥中, 掌握主動才能反敗為勝。

第一早, 早發現早預防,

Advertisiment
有備無患

新生兒顱內出血死亡率高, 非常兇險, 但只要能早發現早預防, 就可以阻止造成顱內出血的某些因素。

1.重視產前檢查 —預防新生兒顱內出血的第一步

懷孕時一定要重視產前檢查, 特別是孕中、後期的產檢, 決不能抱有僥倖心理。 如果經產檢發現問題, 就要按約複診並根據醫生建議及時干預。

對策:適當鍛煉, 少吃高糖高脂肪食物, 患有糖尿病的准媽媽要控制好病情, 以免胎兒過大引發難產;懷孕後期不宜參與重體力勞動, 應預防早產;日常活動時要留心保護好腹部, 避免遭到外傷引發早產。

2.做好胎兒監測 —預防新生兒顱內出血的第二步

胎兒在宮內的活動情況, 准媽媽可以通過數胎動這個簡單的辦法獲知。

Advertisiment
對胎兒進行監測可避免發生宮內缺氧。

對策:數胎動其實並不難, 每天早、中、晚各抽出一個小時專心數數就可以了。 具體的方法, 在前面有過介紹, 這裡就不再贅言了。

因為胎兒個體差異的關係, 胎動次數和強弱也不同, 只要動得有規律就表示胎兒發育正常。

第二早, 早治療挽救寶寶生命

一旦發生新生兒顱內出血, 儘早治療就能降低死亡率, 爭取康復的機會。 同時, 醫生搶救新生兒顱內出血時會採用多種措施和藥物, 目的是為了盡最大可能挽救寶寶的生命, 作為家長需要瞭解這個病的基本情況, 並積極配合治療。

第三早, 早訓練促進大腦康復

大量臨床實踐表明, 新生兒顱內出血搶救過來後, 未來病情發展是很難估計的,

Advertisiment
雖然輕、中型患兒後遺症發生率較低, 但一般或多或少都有一些症狀。 儘管如此, 卻並不表示寶寶將來一定是殘障, 實際上也有成長為健康人的例子, 但這需要爸爸媽媽付出非常巨大的努力, 比如堅持讓寶寶進行康復訓練, 儘量開發他的智力。

研究顯示, 儘早開展針對大腦的早期教育對輕型顱內出血的康復是有效的。 當日後寶寶像正常人一樣生活和工作時, 一切付出都是值得的。

溫馨提示

防治新生兒顱內出血的3個要點

1. 對新生兒顱內出血, 應做到早診斷早治療。 越早得到治療, 對腦缺氧缺血改善越早, 療效越好, 後遺症越少。

2. 准媽媽應該對自己的身體情況和胎兒的活動都有基本的瞭解, 一旦發現異常, 需立即就醫, 千萬不能輕視產前檢查。

3. 新生兒顱內出血的預後不易確定,與其病因、出血量、部位、類型及圍產期因素有關,因此康復程度也各有不同,但只要積極干預,就能提高治癒效果。

千萬不能輕視產前檢查。

3. 新生兒顱內出血的預後不易確定,與其病因、出血量、部位、類型及圍產期因素有關,因此康復程度也各有不同,但只要積極干預,就能提高治癒效果。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