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頸椎炎

1 頸椎炎是什麼

頸椎炎是泛指頸段脊柱病變後所表現的臨床症狀和體征。 是一種多發病, 在 40-60歲為高發年齡, 70歲以後發病率為100%。 但現在已經在逐步年輕化發展。 頸椎病的發生與頸椎的急慢性損傷、職業特點及個人的體質包括遺傳特質有密切的關係, 此外個人的生活習慣及飲食習慣有著一定的影響。 頸椎炎的治療是一個綜合性的治療過程, 日常的保護預防非常重要。


2 頸椎炎的病因綜述

頸椎炎是一種多發病, 在40-60歲為高發年齡, 70歲以後發病率為100%。 但現在已經在逐步年輕化發展。 頸椎病的發生與頸椎的急慢性損傷、職業特點及個人的體質包括遺傳特質有密切的關係,

Advertisiment
此外個人的生活習慣及飲食習慣有著一定的影響。

頸椎炎各型占比例:神經根型占50%-60%, 椎動脈型占20%-25%, 交感神經型占3%-5%, 脊髓型占10%-15%, 頸椎炎患者中80%有根性症狀, 各型頸椎炎都可能與交感神經有關。

3 臨床症狀

神經根型:表現為頸、肩、背部疼痛或酸、脹痛、針刺樣或燒灼樣痛、頸部活動受限, 上肢可有發沉、無力、麻木、握力減退、肌肉萎縮等現象。

脊髓型:表現為上、下肢麻木、肌肉無力、步態不穩易摔倒, 甚至出現排尿不暢、排尿困難、排便無力、便秘、四肢癱瘓。

椎動脈型:表現為頭暈、頭痛、噁心嘔吐、耳鳴等, 多為一時性或頸椎處於某種姿勢, 當頭部離開該方位時症狀即可消失或者明顯好轉。

Advertisiment

交感神經型:表現為心慌、咽梗、胸悶氣短、血壓升高、多汗(只局限於一肢體、頭部、頸部、雙手、雙足、四肢遠端或出現於半側身體)。

4 早期頸椎病的有效治療

早期頸椎病, 主要表現為頸部和肩背部酸痛發緊、頭痛、頭暈、上肢麻木, 程度較輕, 這個時候可先不做特殊治療, 注意以下幾個方面的調節:

注意適當休息

避免睡眠不足。 睡眠不足、工作過度緊張及長時間持續保持固定姿勢等, 將導致神經肌肉的過度緊張, 強化頸椎病症狀。

改變用枕習慣

頸椎的生理曲度(簡稱頸曲)並非是一成不變的。 隨著年齡的增長、頸椎會出現退行性改變、頸椎骨質增生、從而使頸曲發生改變, 甚至使頸曲變直或反張彎曲。 再有, 當人們長期姿勢不當、生活習慣不良,

Advertisiment
比如長時間低頭工作、睡高枕或頸部外傷、外感風寒時, 頸椎的生理曲度也容易發生改變。 頸曲的改變或消失, 往往意味著椎體穩定性變差, 椎間隙變窄, 椎間孔變小, 椎體退變, 神經受壓以及頸伸肌慢性損傷。 另外, 頸曲的消失也會導致黃韌帶肥厚、頸韌帶損傷、椎體旁有關肌肉的損傷等, 進而誘發頸椎病變。 這時, 人很有可能出現頭頸肩背疼痛或感覺麻木無力, 甚至出現大小便失禁、癱瘓等一系列頸椎綜合症。

積極鍛煉

特別是頸肩背部肌肉的鍛煉, 正確的鍛煉可以強化肌肉力量, 強化正常的頸椎生理曲度、增加頸椎生物力學結構的穩定性, 同時促進血液淋巴的迴圈, 有利頸椎病的恢復。

Advertisiment

可使用熱敷

對於緩解局部神經肌肉緊張有一定作用。

5 預防

最根本是要改善生活和工作中的不良習慣。 不少年輕人喜歡躺在沙發上看書, 長時間低頭伏案, 坐公交的時候低頭睡覺, 都是不好的習慣。

工作時, 每半小時要起身, 轉轉頭頸, 活動一會兒。 空調不能對著脖子吹, 可以在辦公室準備一件帶領的外套, 注意頸肩部的保暖。 此外, 要注意睡覺姿勢, 以平躺最佳。 側臥或趴著睡, 把胳膊壓在頭下, 都會增加頸椎負擔。 枕頭要窄一些, 能擱在脖子下面, 以一個拳頭高度為佳。 睡時, 頭輕微有些後仰, 能保證頸椎的輕微弧度。

預防頸椎炎, 應注意以下事項:

1、注意睡臥時姿勢, 枕頭不宜過高或過低, 防止落枕。

2、不宜長時間伏案工作, 注意勞逸結合,

Advertisiment
休息 時, 可自行拿捏頸項肌。

3、預防頸項部著冷, 使用空調或風扇時, 當心風寒刺激。

4、預防和治療慢性咽喉部感染, 避免感冒。

5、禁止頸椎鍛煉, 不宜旋轉頭顱或扭動頸椎的操練。

6、頸椎牽引要在醫師指導下, 以達到症狀緩解舒適才好。

7、騎車或行走時, 不要突然快速轉頭, 以免猝倒。

8、症狀加重時, 及時與專科醫師聯繫。

6 治療要及時

過去被視作老年病的頸椎病, 現在卻愈來愈“青睞”年輕白領。 專家說, 都市白領在工作和生活中要重視預防頸椎病;一旦患上了頸椎病, 就應及時接受規範治療。 專家特別提醒道, 選擇錯誤的治療方式, 很可能對健康造成二次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