頸椎病,是一種非常普遍的頸部疾病,它嚴重的影響了人們的工作學習和生活,很多患者到處求醫問藥.在各種藥物都無效的情況下,好多患者採用了中醫按摩.
患者正坐,醫者站在背後施按揉法於風府、肩中俞、肩外俞、天宗穴、風池、肩井,這些穴位能舒筋通絡,使頸肩部痙攣的肌肉得以放鬆,再用按法於頸肩部,以斜方肌為重點,施法3—5分鐘後,醫者手扶頭頂,一手施法於頸胸椎部,再配合頸椎屈伸被動運動3—5次,接著再配合頸椎側,屈被動運動3—5次,最後醫者手托住下頜,一手於頸肩部,配合頸椎旋轉被動運動.本法是治療頸椎病的主要手法,其功能為舒筋活血散瘀,消腫止痛,使局部血液迴圈加速,促進新陳代謝,有利於消除神經根炎症和水腫,改善局部組織的營養供應,改善病灶部位缺氧狀態.
Advertisiment
患者坐位,醫者立于患者後方,施拿法于風池、風府、肩井部以舒筋通絡,進一步緩解痙攣的肌肉,能通經絡而行氣血,使頸肩部僵硬痙攣的肌肉逐漸趨於柔軟.
坐位,醫者立于患者側方,一手虎口托住患者枕部,一手以肘部托住其下頜,手掌環抱其頭部向上牽引,利用患者的體重對抗,使椎間隙增寬,椎間孔擴大.
坐位,醫者一手扶住頭頂,一手托住患者下頜作抱球勢,徐徐搖動頸椎,等患者放鬆後,突然作頸椎伸位斜扳法,往往可聽到彈響聲.本法功能為滑利關節,整複錯縫,扳法拉開椎間隙,突發性動作可糾正後關節錯縫,增加頸椎的活動範圍,同時能改變骨贅和神經根的相對位置,以減少刺激和壓迫,從而緩解和消除臨床症狀.手法在體表經絡穴位上操作可以引起局部經絡反應,刺激和調整人體經絡的運行,通過經絡的聯絡作用,對人體的臟腑、組織、肢體產生作用,使人體恢復正常的生理功能.
Advertisiment
注意事項
在治療中,對手法的要求是比較高的,在嚴格按照手法操作規範和技術要求的情況下,醫者應持續操作足夠的時間後仍保持手法的連貫性,手法不變形,手法操作的節律性要基本保持一致,手法的作用力在一般情況下保持相對穩定不變.
Advertisiment
力量、功力和技巧也要保持一定的水準.力量是基礎,功力和技巧則需要嚴格的功法和手法訓練才能具備.懂得力的運用才能在保證療效的基礎上,避免不良反應的發生.
手法要做到穩柔靈活,用力和緩,講究技巧,動作變換自然,做到輕而不浮,重而不滯,剛中有柔,剛柔並濟.
把握持久、有力、均勻、和柔四項基本要求的基礎上,手法的作用效能才能達到筋脈、臟腑等人體組織深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