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時期, 有一位偉大的愛國詩人名叫屈原。 他出身于楚國的貴族之家, 年輕時聰明好學, 見聞廣博, 擅長辭令, 無論在政治、外交或文學等方面, 都有著突出的才能和造詣, 因此深得楚懷王的信賴, 曾被任命為左徒, 負責起草法令和接待諸侯賓客等事宜。
屈原所處的地位和取得的成就, 使他在楚國的聲望日益提高。 但是, 由於他對內主張改革弊政, 對外採取聯齊抗秦的策略, 觸犯了貴族內部腐朽勢力的利益, 引起了這些人的嫉恨。 因此, 他們的代表人物上官大夫靳尚和令尹子蘭便相互勾結,
Advertisiment
西元前313年, 秦惠文王派張儀出使到楚國, 對懷王說, 只要楚國同齊國絕交, 秦國願將商於一帶六百里土地割讓給楚國。 屈原認為這是一場騙局, 極力勸諫懷王不要上當。 但昏聵至極的懷王不但不聽, 而且把忠心為國的屈原放逐到漢水以北。
等到楚、齊絕交以後, 秦國立即變卦賴帳, 說割讓的土地不是六百里而是六裡, 懷王怨恨秦國食言, 重新召回屈原, 並出兵攻打秦國, 結果慘敗, 損失嚴重。 後來, 秦王又主動要求講和, 並約懷王到秦國相會。 懷王中計前往, 進入武關後便遭到扣押, 被幽禁了三年, 最後病死在秦國。
懷王的兒子襄王即位以後,
Advertisiment
2 顛倒黑白的材料
【注音】diān dǎo hēi bái
【出處】戰國·楚·屈原《九章·懷沙》:“變白以為黑兮;倒上以為下;鳳凰在谿兮;雞鶩翔舞。
Advertisiment
【解釋】把黑的說成白的, 白的說成黑的。 比喻歪曲事實, 混淆是非。
【用法】作謂語、定語;指故意的
【近義詞】指皂為白 混淆是非混淆黑白 顛倒是非
【反義詞】明辨是非 循名責實 黑白分明
【年代】古代
【例句】那種總愛~的人, 是不受歡迎的。
3 顛倒黑白的點評
當屈原看到秦軍進犯, 國都失陷時, 他選擇了死。 他想以死來驚醒昏庸的貴族, 喚醒沉睡的國人。 然而, 屈原的死並沒有起到警世作用, 楚國還是亡了。 楚國統治者昏聵無能, 不善納忠言註定了這樣的結局。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 有才能的人也要遇到懂得惜才的人才更有價值, 在機會沒有來臨之前, 你要讓自己變得更加優秀。
Advertisi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