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食療仍是不可替代的治病妙法

人們每天都離不開飲食, 運用日常飲食對身體進行調理, 對疾病進行治療, 無疑是一條既輕鬆有效又經濟實惠的途徑。 食療也一直被古代醫家所推崇, 即便是在以西方醫學為主宰的現代, 食療仍然是人們心中不可替代的療疾妙法。

食療法, 既是將藥物作為食物, 又是將食物加以藥用。 根據食物、藥物之性, 結合自身的身體素質、疾病性質、四季節氣等因素, 通過科學搭配, 藥借食力, 食助藥威, 使藥食均達到極佳的效用, 從而為我們的身體健康構築起一道堅固的城牆。

百歲藥王孫思邈在他的醫學專著《千金要方》中說,

Advertisiment
“夫為醫者, 當須先洞曉病源, 知其所犯, 以食治之, 食療不愈, 然後命藥”, 這體現了“藥治不如食治”的原則。 這句話並不是說, 藥物治療的效果比不上食物治療, 而是極具智慧地指出了治病不如防病、晚治不如早治的醫學思想。 而這正是食療的最大可取之處——防患於未然。 有道是“是藥三分毒”, 與其在病重時不得不用對人體有副作用的藥物進行治療, 何不在病情尚未明朗或惡化之際, 用無毒無害的食物將這些疾病或致病因素消弭於無形呢?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