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養個不偏不挑的雜食好孩子

孩子偏食、挑食的習慣一旦形成, 營養的吸收無法做到均衡、全面, 將對身體健康和正常的生長發育產生不利影響。 古人雲:五穀為養, 五畜為益, 五果為助, 五菜為充。 我們人體所需的食物不是單一的, 穀類、肉類、水果、蔬菜要搭配食用。 學齡前的孩子正處於生長發育期, 可塑性也較強, 我們更應幫助他做到“泛食”、“雜食”, 擁有健康的好身心。

對策1:爸媽多多“照鏡子”

在嚴格要求孩子“雜食”的同時, 家長有必要經常自我檢查。 很多孩子偏食、挑食都與家庭飲食習慣有關。 英國營養專家曾對1000位母親進行研究, 結果發現,

Advertisiment
竟有80%的母親存在偏食, 她們對“該給孩子吃何種食物”同樣存在錯誤的認識。 如果家長自己偏食, 必須克服自身的毛病, 以身作則, 帶頭品嘗, 還要連連稱讚, 以啟發、誘導孩子。

相關研究還發現, 孩子偏食與父母引導不當有關。

有的孩子從不吃魚!為什麼呢?是因為媽媽怕魚刺傷到孩子, 不讓孩子吃。 有的媽媽愛把自己對食物的看法告訴孩子——“什麼什麼真好吃, 什麼什麼不好吃”。 甚至, 媽媽們經常會問的一句看似“關切之至”的話——“今天你想吃什麼?”也要注意“慎從口出”, 因為它也會帶來這樣的暗示效果:“不好吃的食物是可以不吃的”、“自己吃的食物是可以隨心所欲地選擇的”。

對策2:有獎, 還要有罰

對於孩子表現出的任何一點進步,

Advertisiment
父母都應給予肯定與表揚;進步不大的孩子, 要以引導為主, 結合獎勵措施來加速飲食好習慣的建立。 六七歲的孩子, 習慣養成時間較長, 父母要耐心地向他講道理, 告訴他這種食物裡含有什麼營養, 對人體健康有什麼益處, 不吃它會有什麼害處……針對孩子的心理特點, 講清道理, 或能收到較好的效果。

當發現孩子開始厭惡某種食物時, 家長絕不能承認其“合法”, 不要隨便給孩子偏食的權利。 如果父母一見孩子不吃某些蔬菜, 從此就不再給他吃了, 久而久之, 可能形成“協同效應”, 不吃的食物越來越多。

小提醒:

家長應多學習合理營養、平衡膳食的相關知識。 糾正孩子不良飲食習慣時, 要注意促進他的食欲。 必須在孩子胃口好、食欲旺盛的情況下實施糾偏。

Advertisiment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