嬰兒離開母體來到人世間, 睜開小眼睛打量四周, 並作出最初的反應———哭和笑。 哭容易引起大人的注意而笑則不易, 其實嬰兒出生幾小時後就會笑了。
這種笑僅是面部表情肌的牽動,
還說不上是心理活動,
更談不上情感交流,
是“無意識的笑”。
在促使嬰兒由無意識的笑轉變為有意識的笑的過程中,
媽媽的眼神、笑容、語言和撫摸起著強化刺激的作用。
當嬰兒開始在媽媽的懷裡吃奶時,
總是好奇地注視著媽媽。
如果媽媽伴之以親切的笑臉,
就能使嬰兒產生依戀感和安全感,
促使嬰兒較早地露出“有意識的笑”。
Advertisiment
相反, 如果媽媽從不注意逗孩子笑, 在給孩子餵奶時, 缺少笑意, 甚至當著孩子的面, 與人吵鬧、生氣, 孩子看到的是“橫眉立目”或是充滿怒意的目光, 心裡就會產生壓抑。 在此情況下, 孩子自然不會笑, 也不可能笑, 還會逐漸變得愛哭愛鬧, 表情呆滯。 久而久之會形成煩躁、冷漠、內向、孤僻、倔強、執拗、不合群、鬱鬱寡歡等不良個性。
良好的個性、健康的心理是孩子一生受用不盡的財富, 而能否擁有這筆“財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