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孩子的幾個小錯誤

2017-08-15 1374

媽媽在照顧孩子的問題上有沒有經常和老一輩發生爭吵?老一輩帶孩子的觀念是比較陳舊的, 媽媽千萬不要情緒太激動, 要動之以情, 曉之以理。

接下來一些很容易出現的帶娃誤區, 中招率高達99%。 所以各位爸爸媽媽一定要仔細看看, 我們要做到科學育兒, 不能坑了寶寶一生!

1、不讓孩子吃手

大部分的孩子都有吃手的習慣, 一些孩子可能吃一段時間就自己停止了, 可是有些孩子偏偏一直吃到長大, 這可急壞了爸爸媽媽。

事實上, 孩子延長吃手習慣的主要原因可能在爸爸媽媽那, 嬰兒最初感知世界的手段就是通過吸吮,

Advertisiment
所以他會把很多東西都拿過來吃一下。 其中最“津津有味”的就是吃手了, 這段時期被稱為嬰兒的“口腔敏感期”, 也叫“口欲期”。

吸吮手指是孩子發育過程中一個很特殊的情況, 所以爸爸媽媽不要特別限制它, 如果故意阻撓反而會延長這個時期, 所以這就導致了有的孩子很大了還在吃手。

2、母乳不足, 奶粉補

有很多的老一輩覺得新媽媽的奶水不夠, 怕孩子餓著, 所以經常給娃加奶粉。 這個想法是對的麼?

其實很多的新媽媽是被誤判成奶水不足的, 由於剛剛出生的孩子只能喝一點點奶, 新媽媽的初乳具備高熱能, 孩子是不會感覺到餓的。 如果太早給孩子喝奶粉的話, 會把孩子的胃撐壞, 有時候可能會出現過度餵養。

Advertisiment

3、睡平頭

很多的老人覺得娃娃的天然勺子頭不好看, 因此在孩子出生以後就一直想讓他睡平頭!

我們先不說什麼頭型比較好看, 就僅僅從健康的角度來看, 這樣做的話, 時間長了會影響孩子的腦部發育, 嚴重的時候可能還會導致孩子的小腦發育不健全。

4、過早豎抱

孩子在三個月前腰還很軟, 無法挺起自己的腰, 如果豎抱會影響孩子的脊柱發育。 不過很多的爸爸媽媽總是喜歡抱著孩子, 有時候孩子哭鬧, 抱起她就好了, 因此, 非常多的老人們就“從”了孩子, 很小的孩子就開始豎抱了。

造成孩子哭鬧的原因是非常多的, 所以我們首先要找出孩子哭泣的原因, 太寵溺著孩子是非常不好的。 餓了、困了、拉了、尿了、病了都會導致孩子哭泣,

Advertisiment
一一去排除它們, 你一定能找到孩子哭泣的原因。

5、提前添加輔食

母乳對於孩子來說是非常好的, 所以最好是能夠採用母乳餵養。 , 奶粉是模擬母乳而設計的, 如果孩子真的無法喝到母乳的話, 才能退而求其次選擇嬰兒配方奶粉。 但不管喝什麼, 都要適量。

最早添加輔食的時間大約在四個月時, 如果太早添加的話會損傷寶寶正在發育中的腸胃。

6、把屎把尿

寶寶不能自主如廁的話, 就說明他的約肌還沒有完全發育好, 長期把屎把尿的話會影響括約肌的發育, 這麼做導致的後果就是孩子以後很容易出現痔瘡。

所以最好多讓孩子使用紙尿褲, 許多人覺得紙尿褲似乎和衛生巾是一樣的,

Advertisiment
長期使用不透氣, 不過這兩者的製造工藝是不一樣的。 衛生巾的內裡是棉花, 外面有一層人工防水材料, 所以才會不透氣, 而紙尿褲是紙做的, 有一定的透氣性。

小編語:做一個合格的媽媽是很難的, 要多吸取別人優秀的經驗, 用心去愛自己的孩子, 照顧好孩子。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