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成好習慣才能讓孩子牙齒健康

要給寶寶一口健康的好牙, 必須從小就開始注意。 從還未長牙的時候就要做好口腔健康維護。 在乳牙長成後, 就更是不能掉以輕心。

0~3歲, 乳牙從無到有, 0~3歲處於成長期。 因為稚嫩, 更需要特別的呵護。

口腔感染

小寶寶還未長牙, 卻出現牙齦紅腫、流口水、不願吃奶的現象, 令一些新手媽媽不知所措。

千萬別以為奶對小baby的嘴巴沒有傷害, 殘留在口腔內的奶水同樣會滋生細菌。 口水也是細菌傳遞的途徑之一, 有些媽媽在用奶瓶喂寶寶前習慣自己先吮一口, 或喂輔食前先把勺子放在自己嘴裡嘗嘗、將嚼爛的食物吐出來喂嬰兒,

Advertisiment
但如果媽媽恰恰是能引起齲齒的鏈球桿菌攜帶者的話, 就很可能把細菌傳給孩子, 對日後的乳牙萌出造成影響。

四五個月的寶寶吃輔食, 蔬菜、水果、魚肉類樣樣都沾, 殘留在口腔裡的東西種類比以前更多, 滋生細菌的可能也更大。

1.每次吃奶後, 媽媽將消毒紗布蘸上溫水、擰乾, 裹在食指上, 輕輕擦寶寶的牙齦、舌頭及口腔;也可以在吃奶後給寶寶喝點水, 起到清洗的作用。

2.測量寶寶食物的溫度, 可以將手背貼近容器, 感覺不燙就可以了, 以此改變“嘴對嘴”餵養的不良習慣。

奶瓶齲

有些周歲左右的寶寶, 滿口小乳牙萌出不久卻已發黃、變黑……

該睡覺的時候, 孩子卻特別精神, 於是媽媽出招:讓寶寶含著奶瓶睡覺,

Advertisiment
果然靈驗。 然而, 人在睡眠時唾液分泌減少, 自潔作用減弱, 無法將口腔內的奶液稀釋掉。 含著奶嘴入睡, 牙齒會長期泡在乳汁、尤其是加糖的奶中, 而殘留的奶液恰是致齲細菌的最佳培養基, 乳牙由此受到的傷害可想而知。

1.改掉邊吃邊睡的習慣。 讓寶寶醒著吃飽、喝足, 清潔了口腔後再入睡。

2.父母嘴裡含一口水, 讓寶寶也含一口水, 示意他鼓腮, 促使水在口腔中流動、吐出, 逐漸學會漱口。

這些是寶寶較為常見的口腔問題和牙齒疾病, 我們可以看出, 這些問題都是由於不正確的生活習慣所導致的, 為寶寶養成良好的口腔護養習慣對於牙齒健康尤為重要。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