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養成正確睡眠姿態 幫助寶寶睡個好覺

正值酷暑, 睡眠品質或多或少會受悶熱天氣的影響而打折扣, 尤其是家有寶寶的, 孩子的睡眠問題也常常困擾著父母及家人。 新生兒時期最常遇到的便是夜啼、日夜顛倒及半夜需哺乳等問題, 當孩子慢慢長大後, 便開始有不肯乖乖睡覺與如何訓練獨睡的問題, 一再考驗家長的耐心。 這時期, 家長要幫助寶寶養成正確的睡眠姿態

■寶寶睡眠時間的長短因人而異

睡眠是一個生理過程, 與醒著一樣, 均依賴大腦皮質和皮質下神經的活動來調節。 睡眠的程度不是均勻一致的, 而是個深、淺睡眠交替的過程;平均2-3個小時一個交替期,

Advertisiment
每晚約3-4個深淺睡眠交替的週期;因此, 在深淺睡眠交替過程中, 寶寶可能會出現輕微哭吵、躁動等睡眠不寧的現象。 在一般情況下, 寶寶都能從淺睡眠自行調節進入深睡眠。 但是, 有的寶寶睡眠的調節功能較差, 所以容易從睡夢中驚醒。 也有些寶寶的調節功能比較好, 可以整夜安穩地睡覺, 但您別指望自己的寶寶一定是他們中的一個。

一般來講, 新生兒每天要睡20個小時左右。 此後, 逐漸建立起睡眠的晝夜節律。 5個月大的寶寶一般夜間可以睡8-10個小時, 白天還要睡倆覺。 到了1歲左右, 夜間睡眠時間大約為10-12個小時, 午覺約為2小時。 但是, 寶寶睡眠時間的長短因人而異, 而且個體差異較大。 所以,

Advertisiment
媽媽們大可不必完全按照書本上規定的時間要求自己的寶寶。

■為何會造成寶寶睡眠困擾

大多數孩子都會有睡眠困擾, 問題只在於程度的輕重及家長的忍耐度, 雖然家長可用調整自身睡眠時間等方式來配合, 但其帶有的精神壓力與情緒困擾, 卻可能大大地影響生活品質, 甚而造成親子對立與夫妻失和等嚴重問題。 睡眠困擾問題與寶寶的性別、家中經濟條件較無關聯, 據專家指出, 若排除家中睡眠環境因素於外, 與寶寶自身的生理狀況(如有濕疹或氣喘等毛病)、親子之間互動不良(以不睡覺來反抗父母)有較密切關係。

但就某些研究報告顯示, 獨生子女有睡眠困擾問題的比例較高。 幼教工作者指出, 幼兒睡眠品質與先天氣質有一定程度的關係(先天氣質較樂觀大方者通常睡得較好)。

Advertisiment
對於經常被孩子剝奪睡眠的父母來說, 孩子夜裡3點鐘醒來要求父母講故事, 只不過是親子之間一件稀鬆平常的事。 但是科學家們開始敲響警鐘, 這種習慣預示著孩子將來可能有睡眠障礙。

■分清寶寶睡眠障礙對症防治

寶寶睡眠障礙有兩種不同的原因, 一種是生理性的, 如嬰幼兒常見的原因有饑餓、口渴、過飽、生活環境改變、與母親分離等。 白天活動過度, 晚上亢奮;看電視過多;學習負擔過重;沿襲父母的生活習慣, 如父母有失眠、晚睡的生活習慣;睡前喝興奮型飲料如含咖啡因的可樂等都可能導致睡眠障礙。

另一種是病理性睡眠障礙, 如佝僂病、腸痙攣、蟯蟲症、感冒發熱、鼻炎、哮喘、腸蛔蟲症等,

Advertisiment
易引起寶寶睡眠障礙。 睡眠障礙宜防且治, 使用安眠藥或鎮靜劑治療嬰幼兒睡眠障礙是不妥當的, 這是因為寶寶大腦尚未發育完善, 長時間用安眠藥會影響智力發育。

寶寶的睡眠障礙宜防治結合:與孩子形成和諧的親情關係, 寶寶入睡前輕輕撫摸、擁抱, 這樣能夠起到安定孩子情緒、緩解恐懼和焦慮的作用, 給孩子帶來安全感及依賴感, 從而使睡眠障礙得到根本改善。 臨睡前半小時不要有激烈活動, 宜安靜地講故事, 聽舒緩的音樂, 營造寧靜的氛圍。 臥室要通風好, 溫度適當, 儘量減少噪音和光線干擾。 不要在床上看書, 玩玩具, 看電視, 床只用於睡眠。 睡前用熱水洗臉、洗腳,

Advertisiment
最好洗澡有助入睡。 在醫生指導下用暗示法及鬆弛法。 中醫中藥副作用少, 對寶寶較適合。

■多留心寶寶的睡姿

世界醫學研究人員表示, 趴睡已被證實為嬰兒猝死症的主因之一, 不過父母應注意的是平時不習慣趴睡的寶寶, 更不該讓寶寶有趴睡的機會, 因為剛改為趴睡的寶寶死于嬰兒猝死的概率不小。 冬天是嬰兒猝死的好發季節, 父母應多注意, 應多關照寶寶的睡姿, 可別因寶寶趴睡較舒服, 就讓寶寶趴睡, 釀成遺憾。

在注意克服不良睡前習慣的基礎上, 要想睡得香, 還須讓寶寶養成以下正確習慣:要堅持定時上床, 定時起床, 持久下去就會形成睡眠節奏或規律, 即人們常說的生物鐘;要注意睡眠環境, 臥室應保持昏暗, 光線不要太亮,安靜舒適,室溫最好保持在18攝氏度,空氣流通。

光線不要太亮,安靜舒適,室溫最好保持在18攝氏度,空氣流通。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