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遺傳之外, 營養過剩是導致孩子肥胖的首要原因。 胖孩子都有個特點, 到了飯點, 饑餓的感覺特別強烈。 胖孩子一般到了餓的時候就等不及, 恨不得趕緊吃些東西填飽肚子;而且首選的都是肉、蛋之類的食物以及零食、飲料, 蔬菜、瓜果則很少吃甚至不吃。
除了營養過剩外, 運動量太少也是青少年肥胖的另一誘因。 過去孩子們還能打打鬧鬧, 可現在學生學習壓力普遍增大, 天天忙作業, 忽視了戶外活動和體育鍛煉, 養成了以靜坐學習為主的生活方式。 這種“由動到靜”的生活方式, 讓已經胖起來的孩子很難堅持做到鍛煉減肥。
Advertisiment
3―6歲時期, 孩子各器官持續發育並逐漸成熟。 這個時期孩子膳食的關鍵是供給其生長發育所需的足夠營養, 幫助其建立良好的飲食習慣, 為其一生建立健康膳食模式奠定堅實的基礎。
學齡前階段是培養一生良好飲食行為和習慣的最重要和最關鍵階段。
幫助學齡前兒童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 需要注意以下方面:
(1)合理安排飲食, 一日三餐加1次到2次點心, 定時、定點、定量用餐;
(2)飯前不吃糖果、不飲汽水等零食;
(3)飯前洗手, 飯後漱口, 吃飯前不做劇烈運動;
(4)養成自己吃飯的習慣, 讓孩子自己使用筷、匙, 既可增加進食的興趣, 又可培養孩子的自信心和獨立能力;
(5)吃飯時專心,
Advertisiment
(7)不要一次給孩子盛太多的飯菜, 先少盛, 吃完後再添, 以免養成剩菜、剩飯的習慣;
(8)不要吃一口飯喝一口水或經常吃湯泡飯, 這樣容易稀釋消化液, 影響消化與吸收;
(9)不挑食、不偏食, 在許可範圍內允許孩子選擇食物;
(10)不宜用食物作為獎勵, 避免誘導孩子對某種食物產生偏好。 家長和看護人應以身作則、言傳身教, 幫助孩子從小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和行為。
良好飲食習慣的形成有賴於父母和幼稚園教師的共同培養。 學齡前兒童對外界好奇, 易分散注意力, 對食物不感興趣。 家長或看護人不應過分焦急, 更不能採用威逼利誘等方式, 防止孩子養成拒食的不良習慣。 還應注意的是, 此時兒童右側支氣管比較垂直,
Advertisiment
家長們, 尤其是愛孫心切的祖父母們, 把孩子“踹”成“胖墩”並不是愛孩子、孩子健康的真正體現, 而是一種自私、狹隘、危險的愛。 為了給孩子一個健康光明的未來, 從現在做起, 從自身做起, 摒棄家庭中不健康的飲食生活方式, 科學理智地去愛你們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