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養育快樂孩子的8個專家建議

面的這些經驗送給寶寶的媽媽們, 看看它,或許你就可以發現如何才能培養出一個快樂的寶寶了!

1、給孩子隨性玩耍的時間, 不要把生活安排得太有規則
美國兒童教育學者湯姆斯·阿姆斯壯指出, 自由玩耍比有計劃性的活動, 對學齡前的孩子來說更為健康有益。 父母要避免將孩子的時間塞滿各種活動、課程。 所有的孩子都需要有一些無所事事, 隨性玩耍的時間。 唯有這樣才能讓他們的想像力無拘無束的發揮, 讓他們可以悠閒的看蜘蛛織網、研究螢火蟲如何發光……以他們自然的速度去探索他們所好奇的世界。
Advertisiment
也許, 有時你也該放慢你的腳步, 拋開你的行程表, 跟著孩子的節奏享受生活。
2、確保孩子吃得健康
健康的飲食, 不僅讓孩子身體健康, 也能讓孩子的情緒較穩定。 不論是正餐或點心, 儘量遵循健康原則, 例如:低脂、低糖、新鮮、均衡的飲食。
3、鼓勵他多運動
陪你的孩子玩球、騎腳踏車、游泳……, 多運動不但可以鍛煉孩子的體能, 也會讓他變得更開朗。 保持動態生活可以適度紓解孩子的壓力與情緒, 並且讓孩子喜歡自己, 擁有較正面的身體形象, 並從運動中發現樂趣與成就感。
4、常常擁抱
輕輕一個擁抱, 傳達的是無限的關懷, 是無聲的“我愛你”。 研究發現溫柔的撫觸擁抱, 可以讓早產兒變得較健康、較活潑, 情緒也較穩定。
Advertisiment
對於大人而言, 擁抱也能讓人減輕壓力, 撫平不安的情緒。

5、用心聆聽
沒有什麼比用心聆聽更能讓孩子感受到被關心。 想要當個更好的傾聽者嗎?不要只用一隻耳朵聽, 當孩子對你說話時, 儘量停下你手邊正在做的事情, 專心聽他講話。 要耐心聽孩子說完話, 不要中途打斷、急著幫他表達或是要他快快把話說完, 即使他所說的內容你已經聽過許多遍了。 陪孩子去上學途中或哄孩子上床睡覺時, 是最佳的傾聽時刻。
6、任何快樂都不能損害他人的利益。
有的父母只要孩子高興, 自己做什麼都可以, 有的孩子以捶打父母或毀壞東西為樂。 這樣做的結果, 導致孩子長大後不懂得尊重他人。 孩子如果出現這種行為, 應該堅決制止,
Advertisiment
不能妥協, 同時告訴他(她), 父母對此很生氣, 大家都不會喜歡他(她)。
7、要尊重孩子的意願。
有些事情大人覺得沒意思, 孩子卻很喜歡, 大人認為孩子會喜歡的東西, 小孩得到了卻並不高興。 有的父母給孩子買很貴的玩具, 孩子卻寧願玩水、玩泥巴、捉迷藏、過家家。 所以, 我們不要總把自己的好惡強加給孩子, 要讓孩子做他們喜歡做的事情。
8、父母要注意培養孩子對快樂的體驗。
在每一件小事上, 父母都可以詢問孩子的感覺, 高興不高興, 為什麼。 比如出去遊玩的時候可以問孩子:“你喜歡出來玩嗎?高興嗎?”還可以問:“你跟媽媽在一起高興嗎?”父母也要經常把自己的體驗告訴孩子, 如“你能自己穿衣服, 我很高興。 ”
(實習編輯:徐素秋)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