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餐桌上的話題 家庭對話小課堂

堅守在餐桌前也是一項重要的自我調節能力。 通過一周的餐桌教育孩子們逐漸養成了堅守餐桌的習慣。 但這只是開始, 餐桌教育的本質在於就餐時的交流, 所以要建立相互之間交流的基礎。

一周時間內孩子們對家庭就餐產生了好感, 但是家庭成員間的對話還是有些尷尬。 不說“快吃, 去哪兒”這類的話之後, 很難一下子就找到話題。

在吃飯問題上的矛盾有些緩和之後, 在第二周就要開始建立真正的對話關係了。

課題一按順序說話

家庭對話中最成問題的就是仁秀的說話能力。 調查結果顯示:雖然仁秀的單詞掌握量算是正常,

Advertisiment
但在語言組織能力以及聽完別人說話之後如何應對等方面, 還有所欠缺。

第二周裡第一個課題就是按順序說話。 具體說就是, 家中某人開始一個話題之後, 要等到自己該說的時候再說, 輪到自己的時候要盡全力地說, 要等到別人說完的時候再說。

爸爸媽媽就某一問題開始對話之後, 要督促孩子們先從姥姥到仁秀這樣的順序來說。 還有當孩子要插嘴的時候, 要委婉地制止並讓孩子認真傾聽。

課題二説明孩子表達、糾正錯誤的口氣

仁秀從小時候開始就有一個喜歡嘟囔的壞習慣。 就是因為每次仁秀耍賴或者哭鬧之後爸爸媽媽都會順著他的意思, 所以現在無論怎樣也改不掉這個壞習慣了。

Advertisiment

但是仁秀年紀還小, 很難用語言或行動來改變他。 因為餐桌上的基本規矩就是不能訓斥孩子, 所以要督促孩子, 讓他們把嘟囔改成能讓人能聽懂的話。

特別是當孩子不能完整結束一句話的時候, 父母要幫助他完成這句話。 雖然詞彙量和語法方面正常, 但是因為孩子注意力不集中而引起語句不通的時候, 與其一一地為他們改正, 不如再重新說一遍正確的句子, 讓孩子們記住正確的表達方式。

每件事情都很消極而且任何事都要徵求別人同意的慶秀更應該積極地表達自己的想法。 也就是說當輪到慶秀說話的時候, 父母要應和著孩子, 用“是這樣啊, 你是怎麼想的”這樣的共鳴和提問來幫助孩子積極地表現自己。

Advertisiment

課題三有條理地敘述當天發生的事

家庭就餐時最簡單的話題就是關於當天發生的事;雖然日復一日的生活中很難找到些新鮮的事, 但是讓孩子們有條理地說出當天所經歷的事, 就會達到一個很好的訓練效果。 特別是仁秀在對過去發生過的事情的說明上能力不足, 所以要訓練他有條理地說出剛剛發生的事。 當爸爸媽媽向仁秀拋出“今天×××怎麼樣”的問題之後, 如果仁秀簡單回答的話, 就要以“後來怎麼樣”的方式追問下去, 讓孩子能夠自然而然地說下去。

餐桌教育第二周的情況

在餐桌教育第二周裡, 當到了就餐時間餐桌擺好之後, 慶秀和仁秀就會主動地擺好椅墊, 妨礙家庭對話的壞習慣基本已經改掉了。

Advertisiment

吃飯的時候孩子們不再離開座位, 也不隨意扔碗筷了, 不再鬧騰著讓大人餵飯, 兩個孩子吃飯時都不再碰遙控器了, 家庭就餐時間終於成為了一個像儀式一樣的固定時間。 在這個時間內發生的事也變得有趣起來了。

重要的一點是餐桌上開始有了對話, 雖然還顯得有些生澀, 但家人間已經逐步開始了交流感情。 按照慶秀和仁秀的話來說, 爸爸媽媽也有了歡聲笑語。 孩子們也開始認真地聽經常見不到面的爸爸說話了。

孩子現在吃飯不再吵著看電視, 也不鬧著說“我要看電視”, 我也沒有一直叮囑他們, 但不知不覺就已經形成了一種規矩, 真的很神奇。 但家人之間的對話還是比較生澀, 雖然已經開始交流感情了……

Advertisiment

——媽媽

現在問孩子們在“幼稚園裡發生了什麼”的時候, 他們會回答“很好”、“沒什麼”。 媽媽還想出一個點子, 針對餐桌上的飯菜, 引導孩子們按順序說出這些材料。

媽媽:今天我們吃的海鮮叫什麼名字?

慶秀:青花魚。

媽媽:慶秀說是青花魚, 仁秀你呢?

仁秀:泥鰍魚。

媽媽:以前慶秀去超市時沒看到泥鰍嗎?

慶秀:(正吃飯的慶秀突然轉移話題)我的了一等?

媽媽:恩?吃飯得了一等?

儘管“我的了一等”這話很奇怪, 但媽媽為了其他人能理解, 又重新幫助孩子表達了一遍。 在第二周的家庭就餐中, 慶秀的話變得有條理了;仁秀在哥哥和大人說話時插嘴和打斷的現象也減少了。

事實上這是很簡單的事情, 不過正是依靠這種簡單的變化, 孩子們才改掉了懶散和不好的口頭語,這讓我們很驚訝。但因為我經歷了這一切,我的心裡充滿了“真的是這樣”、“做了才知道真的可以”這樣的感悟。

——爸爸

兩周之後對話開始有了實質變化,對話中的生澀消失了,孩子們吃飯時說的話也變得有趣起來。媽媽說,孩子吃飯時不看電視反而變得很容易。父母重新認識到,要想讓孩子們在對話中有條不紊並且有理有據還需要很多的練習。

孩子們才改掉了懶散和不好的口頭語,這讓我們很驚訝。但因為我經歷了這一切,我的心裡充滿了“真的是這樣”、“做了才知道真的可以”這樣的感悟。

——爸爸

兩周之後對話開始有了實質變化,對話中的生澀消失了,孩子們吃飯時說的話也變得有趣起來。媽媽說,孩子吃飯時不看電視反而變得很容易。父母重新認識到,要想讓孩子們在對話中有條不紊並且有理有據還需要很多的練習。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