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經常看到這樣的現象, 媽媽追著寶寶餵飯:“再吃一口吧”。 寶寶說:“不吃!就不吃!”其實, 從進食量的大小及其規律性, 可以看出家庭親子關係的特點。
首先, 進食可以反映家庭中養育者(通常是母親)和孩子的關係, 是跟孩子控制與反控制, 還是尊重孩子的個人空間。 有問題的家庭表現為母親過分地“愛”孩子, 孩子的生活內容完全離不開母親的干預, 甚至孩子上學後連日記、郵箱母親都要審查, 其實這種愛已經是發展為一種控制。 孩子到了青春期以後, 有個人獨立的要求, 包括需要有自己的空間, 需要和母親逐漸拉開距離,
Advertisiment
對於這種現象, 從孩子的進食特點就可以發現。 有的孩子很胖了還控制不住地吃, 有的孩子已經很瘦卻認為自己太胖, 拒絕食物, 還有的孩子在這兩者之間迴圈。 其實在這裡食物是一個象徵, 象徵著焦慮而干涉的母親。 孩子吃進大量食物, 象徵著媽媽(食物)大量闖入孩子的邊界, 孩子感到無法拒絕母親以愛的形式施加的控制;孩子吐出食物, 象徵著孩子在反抗媽媽的控制, 拒絕媽媽帶著焦慮的愛。 面對這種現象, 很多母親不知其原因,
Advertisiment
出現這種現象, 已經不能就食物論食物了, 而是要追究這個家庭的親子關係, 以及育人的特點。 母親如果能通過其他方式滿足自己的焦慮和控制欲, 就不要用這種方式滿足自己的心理。 說到這裡, 也許很多母親會說:“我這是愛孩子呀!”沒錯, 天下沒有母親不愛自己孩子的, 但這種愛的方式是有問題的, 很多傷害就是在愛的名義下進行的, 孩子不會拒絕愛,
Advertisiment
另外, 如果孩子已經出現了神經性厭食或貪食的現象, 父母要立刻送孩子到正規的醫院治療, 同時需要配合心理治療和家庭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