笨媽小測試:你幹過下列哪件“蠢事”?
1.因為還沒開奶, 先給寶寶喝奶粉或者糖水;
2.強行叫醒寶寶吃奶;
3.寶寶吃飽後, 馬上放床上睡;
4.寶寶純母乳餵養, 一點水都不用喂;
5.直接從母乳餵養轉成奶粉餵養;
6.怕寶寶吃不飽, 奶粉沖得濃一點;
小編有話說:以上幾點僅僅是餵奶誤區的冰山一角, 相信有不少新爸新媽做過的遠不止上面的這些“蠢事”。 給寶寶餵奶大有學問, 新爸新媽要提前做好預習和培訓, 那麼餵奶難事就會變成幸福事。
這樣餵奶不靠譜
撥亂反正:這樣餵奶不靠譜
蠢事一:因為還沒開奶,
Advertisiment
笨媽Ivy:寶寶出生後幾小時, 一直沒有奶水出來, 可能是本身母乳不足吧。 擔心寶寶會餓壞, 所以就喂他吃了配方奶粉。
愚蠢指數:4星
小編點評:
以前寶寶開奶時間遲, 要等寶寶出生後12小時才開始餵奶。 為了怕寶寶饑餓發生低血糖, 便在寶寶出生後的6小時喂飲些糖水;然後再過6小時開奶。 這種做法會影響母乳餵養, 因為糖水比母乳甜, 若喝慣了糖水, 將影響嬰兒對母乳的吸吮力。
嬰兒出生半小時即可進行哺乳, 每次可持續半小時, 即使沒有乳汁也應哺乳。 產後宜母嬰同室, 多讓寶寶吸吮乳☆禁☆頭, 這不僅可增進感情, 也會因寶寶的吸吮而促進乳汁分泌。 乳母多食用一些稀汁類, 如雞湯、魚湯、排骨湯等,
Advertisiment
蠢事二:強行叫醒寶寶吃奶
笨媽Tracy:我這人特能睡, 一覺到天亮。 寶寶也遺傳了我愛睡覺的基因吧, 很少被吵醒。 不過, 我婆婆擔心寶寶晚上會餓壞, 就每天晚上定時叫我起床餵奶, 還要把孩子叫醒。 這樣到底對不對呀?
愚蠢指數:5星
小編點評:
這種做法絕對是愚蠢之極的。 由出生至半歲的寶寶, 每次睡眠的時間大約是五六小時, 睡醒便吃、吃後又再睡。 很多人都說“初生寶寶要3小時吃一次奶”, 其實所謂的3小時一次, 是指寶寶可能會相隔三小時又再索食, 而不是 說父母必須每3小時要喂一次奶。 “定時餵奶”不可取, 應該“按需餵奶”, 寶寶饑餓便會啼哭, 而不用擔心寶寶會餓壞。
不過, 大多數寶寶在夜間也是要吃奶的,
Advertisiment
蠢事三:寶寶吃飽後, 馬上放床上睡
笨媽YOYO:每次喂完奶後, 就會發現手腳酸軟得不行;通常寶寶吃飽了都會犯困, 乾脆讓她床上好好睡。
愚蠢指數:3.5星
小編點評:
這種做法要不得!喂完奶後應把寶寶豎直抱起, 讓寶寶頭靠在母親肩上或坐在腿上, 以一隻手托住寶寶枕部和頸背部, 另一隻手彎曲, 在寶寶背部輕拍, 使吞入胃裡的空氣吐出, 防止溢奶。 如果實在太酸累, 可以讓爸爸接力。
撥亂反正, 拒絕幹蠢事
Advertisiment
蠢事四:寶寶純母乳餵養, 一點水都不用喂
笨媽燕兒呢喃:我家小燕子是純母乳餵養的, 朋友告訴我說, 不必再喂水了, 因為小孩喝太多水對消化不好, 真的假的?
愚蠢指數:4星
小編點評:
這要視情況而定, 北方的冬天天氣乾燥, 如果室內溫度過高, 新生兒容易缺水。 再者, 天氣太熱或出現腹瀉時寶寶體內也會缺水。 缺水時寶寶的嘴唇看上去乾燥起皮, 情緒不安, 愛哭鬧。 建議最好控制室內溫度在20—25℃之間, 北方冬天室內要使用加濕器, 保持空氣濕潤。 看到嘴唇乾燥可以用小勺給寶寶喂幾口白開水。
蠢事五:直接從母乳餵養轉成奶粉餵養
笨媽Sophia:我是一個典型的“背奶族”, 寶寶滿3個月我就去上班了, 到我還一直堅持母乳餵養。
Advertisiment
愚蠢指數:4星
小編點評:
給寶寶轉奶粉, 需要循序漸進。
在喂母乳的同時要有意識地用奶瓶給寶寶喂喂水, 或每天少量喂一次配方奶粉, 幫助寶寶儘早適應膠乳☆禁☆頭及配方奶粉的口感。 也可以在準備斷奶, 改用配方奶前一段時間用吸奶器將乳汁吸出, 採用奶瓶間接喂哺, 給寶寶提供一個逐漸適應奶瓶的過程, 在這個基礎上再逐漸增加配方奶粉的比例。 在轉奶過程中, 注意觀察寶寶大便的情況是否正常。
蠢事六:怕寶寶吃不飽, 奶粉沖得濃一點
笨媽婭婭:最近給寶寶換了一個牌子的奶粉, 不知是不是沖調比例不一樣的原因, 寶寶吃完很快就餓了, 估計是太稀了吧。所以我就稍微沖濃了一點,寶寶就開始便秘了,真揪心。
愚蠢指數:4.5星
小編點評:
每款奶粉都有其特定的沖調比例,是根據奶粉的配方營養來進行安排的。寶寶吃完很快就餓,可能是寶寶的食量增多了,這應該增加餵奶量而非奶的濃度。奶粉沖太濃,寶寶稚嫩的胃腸道不能將其完全消化,就會給腎臟帶來很大的負擔,便秘是其中一種後果。
估計是太稀了吧。所以我就稍微沖濃了一點,寶寶就開始便秘了,真揪心。
愚蠢指數:4.5星
小編點評:
每款奶粉都有其特定的沖調比例,是根據奶粉的配方營養來進行安排的。寶寶吃完很快就餓,可能是寶寶的食量增多了,這應該增加餵奶量而非奶的濃度。奶粉沖太濃,寶寶稚嫩的胃腸道不能將其完全消化,就會給腎臟帶來很大的負擔,便秘是其中一種後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