餵食是建立在寶寶無力吃飯的基礎上的

小孩的斷奶是寶寶吃輔食的開始。 另外我們養育孩子, 必然會有一個給孩子餵飯的階段, 但是我們總是會讓他們自行吃飯的。 即使我們想要照顧孩子, 我們有時間, 但是也不能無休止的給孩子餵飯。 畢竟這對孩子的未來發展不利。 要堅決幫助寶寶建立自己的飲食習慣。

孩子到了1歲以上, 飲食量不斷增加, 對各類食物的適應能力漸漸增強, 咀嚼功能逐步建立, 對食物的色香味有了自己的辨別力, 這時小兒就開始有自主進食的渴望。 在這一階段, 小孩逐步成為進食的主體, 家長的作用應從主導轉變成輔助作用,

Advertisiment
通過鼓勵和協助小孩進食, 讓小孩感到進食的快樂, 和大人一起享受食物的美味。

如果這時家長仍然給小孩餵飯, 勢必給小孩帶來不同程度的傷害。 餵飯, 小孩“受傷”知多少其一是對咀嚼功能的傷害。 由於家長餵飯, 往往導致小孩進食時狼吞虎嚥, 不能充分咀嚼食物, 使牙齒的正常發育、臉部的肌肉鍛煉受到影響, 對牙齒的堅固、預防齲齒等起到不好的作用, 甚至對小孩未來的面容都有一定程度的影響。

其二是心理負擔過重或角色不明。 在餵飯的過程中, 家長的各種行為和形形色色的表現, 給小孩帶來不同程度地心理壓力和傷害。 如有的家長由於趕時間, 一邊餵飯一邊催促小孩快吃, 久而久之會使孩子感到吃飯是一種負擔,

Advertisiment
覺得進食毫無樂趣。

有的家長, 在給孩子餵飯時, 往往一邊餵飯一邊與其遊戲, 如形成不良習慣, 一旦沒有遊戲伴隨, 飯當然就吃不下去了。 這種行為如繼續下去, 將導致小孩的注意力不集中, 影響今後的學習和工作。 還有的家長在餵飯時, 為了讓孩子多吃一點, 一邊喂一邊承諾給孩子各種東西。 這樣一旦形成習慣, 孩子就可能認為, 通過吃飯可以獲取某些利益。

許多孩子對自己吃飯持抵觸的情緒。 厭食挑食等等, 其實這種情況的產生, 正是由於方法不當造成的孩子不能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或者自行吃飯。 這些不正確的方法裡, 出現的最多的情況就是家長總是給孩子餵飯吃。 所以我們才阻止家長儘量不要給孩子餵飯。

Advertisiment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