餵食:“及時與定時”意義差千里

成年人進食是“一日三餐, 定時定量”。 嬰幼兒剛問人世, 又該怎樣餵養呢?大多數母親往往會從一些書本上找到答案, 沿用成年人定時定量的習慣, 採用定時餵食的方法。 然而, 這通常的選擇卻是一種有違嬰幼兒身心特點的錯誤選擇, 正確的方法應該是及時餵食, 而不是定時餵食。 

一是因為嬰幼兒的耐餓時間的個體差異甚大。 有的嬰兒喂一次可維持3小時, 有的則只能維持2個半或2小時, 可別小看這1小時與半小時的差別。 因為嬰兒的肝臟功能尚未健全, 肝糖元貯存甚少, 因而嬰兒的饑餓是一種全然耗盡的狀態,

Advertisiment
如果要一個嬰兒等關個鐘頭再吃奶, 就好比讓我們大人等三天再飯。 

二是及時餵食是幫助孩子對自己、對世界都產生一種基本的信心, 並培養堅強而健康的自我意識的最好方法。 餓了就有得吃的孩子會有這樣的感受:這個世界是個美好的世界, 被餵奶真舒服, 我喜歡媽媽溫暖的懷抱, 更喜歡在媽媽溫暖的情抱裡吃奶, 這世界真是一個既然安全又使人滿意的地方!從而對他人、對世界產生一種安全、信任的認識觀的皺形。 反過來, 如果嬰兒餓了你不喂他時, 他就會以哭聲來提醒你, 餵奶的時間越推遲, 他的哭聲就越大, 如果還不喂他, 他的哭聲就不再只是大聲的要求, 而轉為憤怒的呼號。 如果常常如此,

Advertisiment
他就會由憤怒、氣惱而變得淡漠、無精打采, 最後取而代之的是一種可怕的退縮。 不管嬰兒是繼續憤怒, 還是淡漠地退縮, 他所取得的教訓則是一樣的:對生命的不信賴。 這就給孩子性格的發展埋下了一個禍根。 

當然, 並不是孩子一哭就是餓了。 如果他向外吐乳☆禁☆頭或表示出不吃的舉動時, 你就可以斷定他的哭並不是由於肚子餓, 而是由於別的原因了。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