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餵養指南:如何人工餵養寶寶?

飼養和育兒有什麼區別呢?

飼養以喂胖為目的, 而育兒則是以愛為目的。 育兒也需要營養, 但這種營養的給予是為了造就能夠接受母愛的肉體。 母親喂給嬰兒牛奶, 首先不是作為營養, 而是作為母愛給予嬰兒的。 一提起育兒就認為是增加體重、培養"健康優良兒", 這種想法甚至在產科醫院也未得到消除, 實在是讓人感到遺憾。

現在, 許多醫院不僅"造就"了比以前更多的人工餵養兒, 而且還"創立"了沒有愛☆禁☆撫的餵養方法。 這只要看一眼新生兒室的情景就能一目了然了。 在一排排床上, 沒枕枕頭側臥著的嬰兒,

Advertisiment
從斜放在眼前枕頭上的奶瓶中吸吮著牛奶。 這種無人式的授乳法也許是為產科醫院的護士人手不夠而發明的吧。 透過新生兒室的視窗看見這種授乳方法的母親回到家後.也許會採取同樣的方式。 這種喂牛奶的方法, 只能使嬰兒體重增加, 簡直就是飼養。

當然產科醫院的新生兒室總有一位護士來回巡視, 所以不會出現大的事故。

但是回到家裡的母親, 如果也採用這種無人式的授乳法, 就可能在嬰兒吃奶的時候因有鄰居來訪、接電話或廚房鍋開了等事情而粗心地離開嬰兒。 碰巧此時嬰兒臉朝上吐了奶, 牛奶就會嗆入氣管內。 無人式授乳法不可取不僅僅是因為存在這種危險, 還因為嬰兒將母乳當做母愛來接受。

Advertisiment
因母乳不足而採用人工餵養的母親, 儘管用牛奶取代了母乳, 但並不意味著同時也放棄了對自己孩子愛☆禁☆撫的權力。

在給嬰兒喂牛奶時, 母親一定要親手抱起嬰兒。 怎麼坐都可以, 只要坐得舒服就行。 當母親的肌肉放鬆時, 嬰兒會感覺到母體的柔軟。 讓嬰兒全身在吃奶的過程中都能感受到母親的愛☆禁☆撫。 在整個過程中母親是起主要作用的, 奶瓶只不過是一個小小的道具而己。 但是, 卻不能讓這個小小的道具變成影響賦予母愛的一種障礙。 臥式餵奶, 牛奶可進入咽後部的耳咽管中, 容易引起中耳炎。 為防止出現這種情況, 餵奶時也應使嬰兒的上身接近直立。

母乳餵養也一樣, 母親看著電視給嬰兒餵奶,

Advertisiment
因觀察不到嬰兒的表情, 所以對嬰兒不利。 把奶瓶斜放在枕頭上採用無人式餵奶法後去看書的人, 不瞭解只有自己才是世界上最高水準觀察者的這個事實。

橡膠奶嘴不能太硬, 其長度也應根據嬰兒的喜好來選擇。 1 次適合並不等於總是適合。 發現不好用就應該換掉。 如果橡膠奶嘴孔太大, 牛奶出得過多, 可嗆著嬰兒, 而孔太小則嬰兒吃起來太費勁, 弱小的嬰兒容易在吃奶的途中累得不吃了。 對於健壯的嬰兒來說, 讓其在吃奶時費點勁有好處, 所以在開始時應購買孔小點的奶嘴。 所謂小奶嘴孔的標準是指將奶瓶倒過來時, 每秒鐘滴l 滴左右(水準位時牛奶不滴)。

出生1 周至15 天的嬰兒一般每次吃牛奶70~100 毫升, 此量在10~20 分鐘吃完較為適宜。

Advertisiment
但1 周左右的嬰兒也有吃一點就不吃了的, 就是動動奶嘴或者捅捅臉頰也不繼續吃。 也有休息2.3 分鐘後重新開始吃奶的。 但1 次餵奶的時間應控制在30 分鐘以內。

無論採取什麼辦法就是不吃奶的嬰兒, 可將奶瓶奶嘴孔變大, 但不能過大、如同往嘴裡倒奶一樣。 如果不吃, 就停下, 等下次孩子餓了哭著要奶吃時再喂。

如果在上次吃奶後30 分鐘以內啼哭時, 可以將上次吃剩並在冰箱貯存的牛奶喂給嬰兒。 超過30 分鐘以上的牛奶就不要再用了。

生後10 天左右的嬰兒每次的吃奶量不盡相同, 但每次都吃不了50 毫升者, 應去請教醫生。 生後15 天前後的嬰兒一般每3 個小時吃1 次奶, 每日吃7 次, 每次100 毫升左右。 有的嬰兒每次能吃120 毫升,

Advertisiment
而每天吃6 次。 不過, 也有食量小的嬰兒, 每次勉強能吃70 毫升, 且每天也只吃6 次。 食量大的嬰兒有的1次吃120 毫升還不夠, 但15 天左右的嬰兒最好不要超過此量。 當嬰兒啼哭要奶吃時, 可喂些加糖的溫開水(100 毫升水中加5 克白糖)。

另外, 用奶瓶餵奶時, 為避免空氣吞入, 應使奶嘴處始終充滿牛奶。 即使這樣空氣也會被嬰兒吞人, 所以在喂完奶後, 不要讓嬰兒馬上睡覺, 要讓嬰兒立起來, 撫摸或輕拍後背, 把隨牛奶一起吞下去的空氣通過打嗝排出體外。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