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餵養新生寶寶 按需哺乳才正確

新生兒出生後新媽媽都會面臨著這樣或那樣的問題, 在吃的問題上很迷茫, 吃多了又怕撐了, 吃少了又怕不夠。 其實寶寶餓了就會自然地要找媽媽吃奶, 這是天性來的。 新媽媽們不要限制他的時間, 新生兒按需哺乳是最好的, 可以少吃多餐。

按需哺乳

母乳餵養過程中不要嚴格地限制餵奶的間隔時間, 尤其在孩子出生後的頭幾周。 新生兒每次吃到的奶量不盡相同, 因此有時孩子吃奶後1小時就餓了, 而有時孩子間隔達3小時都似乎還不那麼想吃。 這些情況都很自然的, 而且每個寶寶都是獨一無二的,

Advertisiment
食量也不盡相同, 所以按所需哺乳為宜。 只要他想吃就給他吃, 等長大一點就可以有意識的培養他分時分餐。

按需哺乳的好處

這種按需哺乳的方法, 既可使乳汁及時排空, 又能通過頻繁的吸吮刺激腦下垂體分泌更多的催乳素, 使奶量不斷增多, 同時也可避免母親不必要的緊張和焦慮(過度的緊張和焦慮可通過反射機制, 抑制乳腺分泌)。

雖然說是按需哺乳, 但是餵養的過程中要注意保護乳☆禁☆頭, 有些媽媽其實有足夠的奶水, 但是因為寶寶吮吸的方法不對, 所以越吸越痛, 越痛越不給寶寶吸, 然後導致奶水越來越少。 所以新媽媽不要在嬰兒特別饑餓時餵養, 按需餵養, 多喂幾次少量多餐, 可以讓寶寶胃部得到充分得消化和休息。

Advertisiment

要是新生兒饑餓時吃不到奶, 饑餓感過了再喂就影響食欲, 媽媽乳☆禁☆房脹得厲害時不能哺乳, 反射性地使泌乳量減少, 久而久之, 使乳汁不足。 一般來說, 母乳餵養的寶寶每次的吃奶量不一定相同, 瞭解寶寶的需要, 就要和他多接觸多交流。 出生後的嬰兒就有一定的智力, 不要以為他只是個要吃要睡要拉的小動物。 嬰兒的哭聲代表了N種意思。 沒有一個媽媽在寶寶一出生就能判斷他的意思, 而有經驗的媽媽就能從寶寶的不同表現來判斷他的不同需求。 按需餵養小寶寶, 滿足他最原始的渴望, 這需要親密餵養的過程, 需要經驗的積累, 但所有的前提一定是需要母嬰密切接觸的。

怎樣做到按需哺乳?

Advertisiment

只要嬰兒想吃, 就可以隨時哺喂;如果母親奶陣到了, 而孩子肯吃, 也可以喂, 而不要拘泥於是否到了“預定的時間”。

剛剛出生不久的新生兒胃容量只有30毫升, 每次能吸吮到的奶量也只有20毫升左右。 奶量少, 加上在胃中停留時間短, 孩子很快容易餓了。 所以, 兩小時左右喂一次奶很正常。

TIPS:

出生頭兩周每天餵奶8~12次是我們推薦的餵奶次數。 大致要到第2個月, 寶寶才會延長至2。 5~3小時喂一次奶, 這時他的胃容量已達100毫升以上, 攝入的奶在胃中存留的時間延長了。

按時餵養VS按需餵養

你是不是擔心寶寶貪玩或者貪睡, 會忘了吃奶, 所以看著時針定時給寶寶餵奶呢?長期以來人們都強調嬰兒要按時哺乳, 即新生兒2~3小時喂哺1次, 較大的3~4小時喂1次。

Advertisiment
由於過分強調按時, 母親常常看著時間餵奶, 即使寶寶餓得直哭, 不到時間就是不喂。

其實這樣做是不科學的, 尤其是對新生兒。 新生兒期是要按需哺乳的, 即新生兒隨時隨地都可以喂。 當他們饑餓性啼哭時, 可以哺乳;當睡眠超過3小時, 可喚醒哺乳。

按時餵養的方法早就落伍了。 越來越多的專家認為, 由寶寶做主的“按需餵養”方式更加科學。 按需哺乳, 更符合嬰兒的生理需求, 嚴格按照固定時間餵奶只會餓著寶寶或強迫寶寶進食, 讓他煩躁。

總體來說, 寶寶的胃口小, 母乳比奶粉容易消化, 所以吃奶次數比較多。 4個月以內的嬰兒, 因為生長發育迅速, 需要的熱量多, 所以按需哺乳的次數就略顯頻繁。 4個月以後的嬰兒,

Advertisiment
消化系統等內部需求穩定, 哺乳的時間也就慢慢規律了。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