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 父母的一言一行都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孩子。 想要孩子成為優秀的人, 父母也要使自己變得優秀。 最好的親子關係是雙方一起進步。
01
在4月24日央視《面對面》節目裡, 董卿深情地談到父親、談到兒子。 每一次看她的節目, 都會被她打動到, 只因為, 她是那麼真誠的一個人。
作為公眾人物, 她沒有刻意去維護自己在大家心目中的完美人設形象。 她說父親是嚴苛的, 對自己是一種不近人情的嚴厲。 但字裡行間, 也能聽出她對父親的敬重和感激。
談及孩子, 這也是她自默認後首度直面用母親的角色談到他,
Advertisiment
談及父母, 那是董卿內心似柔軟也似鎧甲的存在。
Advertisiment
“我應該很努力地把自己變得更好, 讓他在未來真正懂得的時候, 他對於你有愛也有尊敬,
Advertisiment
董卿覺得, “在成長的過程中”是最最美好的一種狀態。 想清楚之後, 她開始籌備《朗讀者》, 第一次, 不僅僅是主持人, 還是製片人, 並且需要自己拉贊助, 搭演播廳。 為了讓自己變得更好, 她接受了一個全新的挑戰。
一切的付出, 都是值得的。 《朗讀者》第一季播出, 就好評如潮, 獲得巨大反響。 她在成為讓孩子尊敬的人的路上, 又前進了一大步。
而那句“你希望自己的孩子成為什麼樣的人, 你自己就去做什麼樣的人”好媽覺得這是對育兒的一種最好詮釋。
02
做客《金星秀》的佟大為, 除了講述了他和關悅的愛情之外, 最讓人動容的卻是一個父親對孩子成長的感悟。
Advertisiment
佟大為說, 女兒3-4個月的時候自己才出去拍戲, 可殺青回家後卻發現孩子對自己非常陌生。 明明是至親的關係, 但看到孩子對自己一臉的茫然, 做父母的心裡實在不是個滋味。 其實, 這種心酸的情況, 很多忙於工作的家長都曾遇到過。
2014年, 本來制定好的全家游, 因關悅的檔期問題只有佟大為單獨帶著女兒遊玩。 可是, 因長期在外拍戲的原因, 倆人剛開始單獨在一起的時候, 女兒對自己還是有些排斥的。 經過幾天的摩擦和陪伴之後, 父女倆的關係才開始慢慢變得融洽。
有一次他在給女兒洗澡時, 被趕來會合的關悅看到後, 就明令禁止:“女兒這麼大了, 以後你不准給女兒洗澡了。
Advertisiment
這能說明什麼?只能說明你已缺失了孩子的童年。
03
而“你希望自己的孩子成為什麼樣的人, 你自己就去做什麼樣的人”這句話, 又是建立在陪伴孩子上。
就像香港女特首一樣, 陪伴孩子成長, 比其他都重要。
林鄭月娥有個樸素的念想:年幼時, 孩子非常需要父母的關懷照顧, 陪伴是必不可少的, 所以她的育兒觀就是8個字:陪伴是最好的教育。
如何陪伴孩子呢?
第一, 父母的陪同玩耍能讓孩子感受到自己的重要性, 讓親子之間有更多的共同話題。
這一點是眾所周知的,但是,沒有任何一個成人能常年全天候的陪著孩子玩遊戲而一直保持平靜喜悅的心情。因為這不是父母真正喜歡的,父母不可能整天玩孩子的遊戲而且沉迷其中,除非他還沒長大,心理上就是一個三歲小孩。
第二,父母工作陪伴既是對孩子的一種陪伴,也是對自己的一種陪伴,這種換擋可以讓成人有更好的品質去和孩子相處。
就我個人而言,在孩子的陪伴下幹家務是非常享受的,有過這樣的享受時光,當我陪孩子玩耍時我也更能專心。同時這也讓我節省了很多時間,以便孩子睡著以後,我有足夠的時間看書、寫作,這種安排讓我精力充沛,神清氣爽。
第三,這樣的陪伴是孩子真正需要的陪伴。
當父母陪孩子玩耍時,孩子能學會如何與人合作玩耍,也能從成人身上學到很多優秀的品質,當父母通過工作陪伴孩子時,孩子會學會如何獨自玩耍,這是他陪伴自己的時間。很多孩子一離開父母就無所事事,不知道幹什麼好,這就是父母從小沒給過他機會自己玩耍的緣故。
也有人說,我的孩子如果不陪著玩,他真的不知道怎麼玩啊,他會很無聊的。好吧,孩子偶爾的無聊是必須的,正如成人一樣,每個人都需要一點點無聊的時光,這樣我們更能知道下一步該做什麼,可以說,當我們無聊的時候,其實是我們與自己的心距離最近的時候,也是我們真正獨立思考的時間。
第四,從孩子的健康角度出發,這樣養育的孩子才能擁有真正的自我。
當他獨自玩耍時,他在發展自己的自我;當父母陪伴他玩耍時,他的自我又是放下的。這兩種陪伴相結合,孩子既有發展自我的空間,也有放下自我的時候,這才是健康的發展狀況。
如果大人從來不能專心陪孩子玩,孩子的自我是一直孤獨的,長大後他可能變得非常自我,只知道有自己而不知道有他人。相反,那種大人無時無刻不陪著玩耍的孩子則很難得到自我發展的空間,因為他的自我和成人的自我是糾纏在一起的,甚至是被成人所裹挾的,尤其是在家裡,被很多大人圍著的孩子,大人的自我緊緊包裹著孩子的自我,這無異於一種扼殺,所以現在我們會看到那麼多沒有自我的可憐的孩子。
事實上,教育就是這樣,你也會春風化雨,潤物無聲,在一次次,一點點的陪伴中孩子生命溪流就會被你牽引,他前行的曲折就會被你疏通,你會驚訝地扭頭,因為他清澈的眸子裡倒映著你的青春。
當然,陪伴的無聲絕不等於放縱的溺愛,如果他做出來一星半點地“錯事”你當成小事,如果他表現出來冷漠的自私你當成他還小,那麼,你的陪伴可能就是溺愛的開始,身為教育者的你始終要牢記:溺愛,是毀掉一個生命最好最有效的辦法。
當然,教育是雙向的,陪伴過一段時間之後你會發現,自己有那麼一點青春年少,風華正茂。
這一點是眾所周知的,但是,沒有任何一個成人能常年全天候的陪著孩子玩遊戲而一直保持平靜喜悅的心情。因為這不是父母真正喜歡的,父母不可能整天玩孩子的遊戲而且沉迷其中,除非他還沒長大,心理上就是一個三歲小孩。
第二,父母工作陪伴既是對孩子的一種陪伴,也是對自己的一種陪伴,這種換擋可以讓成人有更好的品質去和孩子相處。
就我個人而言,在孩子的陪伴下幹家務是非常享受的,有過這樣的享受時光,當我陪孩子玩耍時我也更能專心。同時這也讓我節省了很多時間,以便孩子睡著以後,我有足夠的時間看書、寫作,這種安排讓我精力充沛,神清氣爽。
第三,這樣的陪伴是孩子真正需要的陪伴。
當父母陪孩子玩耍時,孩子能學會如何與人合作玩耍,也能從成人身上學到很多優秀的品質,當父母通過工作陪伴孩子時,孩子會學會如何獨自玩耍,這是他陪伴自己的時間。很多孩子一離開父母就無所事事,不知道幹什麼好,這就是父母從小沒給過他機會自己玩耍的緣故。
也有人說,我的孩子如果不陪著玩,他真的不知道怎麼玩啊,他會很無聊的。好吧,孩子偶爾的無聊是必須的,正如成人一樣,每個人都需要一點點無聊的時光,這樣我們更能知道下一步該做什麼,可以說,當我們無聊的時候,其實是我們與自己的心距離最近的時候,也是我們真正獨立思考的時間。
第四,從孩子的健康角度出發,這樣養育的孩子才能擁有真正的自我。
當他獨自玩耍時,他在發展自己的自我;當父母陪伴他玩耍時,他的自我又是放下的。這兩種陪伴相結合,孩子既有發展自我的空間,也有放下自我的時候,這才是健康的發展狀況。
如果大人從來不能專心陪孩子玩,孩子的自我是一直孤獨的,長大後他可能變得非常自我,只知道有自己而不知道有他人。相反,那種大人無時無刻不陪著玩耍的孩子則很難得到自我發展的空間,因為他的自我和成人的自我是糾纏在一起的,甚至是被成人所裹挾的,尤其是在家裡,被很多大人圍著的孩子,大人的自我緊緊包裹著孩子的自我,這無異於一種扼殺,所以現在我們會看到那麼多沒有自我的可憐的孩子。
事實上,教育就是這樣,你也會春風化雨,潤物無聲,在一次次,一點點的陪伴中孩子生命溪流就會被你牽引,他前行的曲折就會被你疏通,你會驚訝地扭頭,因為他清澈的眸子裡倒映著你的青春。
當然,陪伴的無聲絕不等於放縱的溺愛,如果他做出來一星半點地“錯事”你當成小事,如果他表現出來冷漠的自私你當成他還小,那麼,你的陪伴可能就是溺愛的開始,身為教育者的你始終要牢記:溺愛,是毀掉一個生命最好最有效的辦法。
當然,教育是雙向的,陪伴過一段時間之後你會發現,自己有那麼一點青春年少,風華正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