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香港約一成小孩患有焦慮症 最小病人僅小學一年級

 據香港《明報》報導, 香港中文大學曾有研究指出, 全香港約一成小孩患有焦慮症, 而患有過度活躍或自閉症等腦發展障礙的兒童中, 焦慮情況高達三成。

香港中、小學下月將進入年終考試期, 有公立醫院醫生指出, 每逢考試季節都是學童焦慮求診高峰期, 最小的病人年僅小學一年級, 曾有小學二年級男學生不喜歡失敗, 每晚自我檢討導致不能入睡;亦有小學六年級男生因為被父母催迫讀書, 一聽見父母聲音便哭。 另有私人執業醫生亦發覺學童因情緒問題求助有幼齡化趨勢。 香港大埔那打素醫院兒童及青少年精神科副顧問醫生李明沖表示,
Advertisiment
考試時感到焦慮、緊張及壓力乃正常反應, 適度焦慮有助專注;但若壓力指數高於可承受水準, 則可能引發連串心理及生理反應, 影響集中力。 李明沖說, 曾有本身患過度活躍症的六年級男生, 病情原本控制良好, 但自小六期中考試開始, 父母發現他變得脾氣暴躁, 拔頭髮, 父母試過以金錢及打機作鼓勵, 又安排補習, 反令兒子更逃避, 回家一見到父母便關起房門哭, 父母才意識到不是一般專注力問題。 李明沖與男生傾談時發現, 他已有一段時間沒有抒發感受的機會, 只知道要面對接二連三的測驗考試, 曾經躲在牆角尖叫“我不想讀!”李明沖說, 父母擔心一旦放手兒子便會放棄讀書,
Advertisiment
但其實該男學生也緊張學業, 只是希望每溫習一段時間可以休息一下, 要求其實很合理。 男生及父母在李明沖協助下加強溝通, 一同制訂時間表, 得以改善情況。 李明沖又指曾有患社交焦慮的中學三年級男學生成績不俗, 但自從以升大學為目標後, 開始疏離朋友, 加上正值青春期, 口試時因為臉上長暗瘡及變聲而自信低落, 考試時腸胃敏感, 經常想去廁所, 卻怕別人以為他偷懶或作弊, 結果“考兩個鐘試, 有一個鐘頭在想去不去廁所”。 醫生協助他瞭解緊張時想去廁所屬正常反應, 教導他放鬆方法, 並協助他瞭解有朋友一起面對考試的好處, 情況漸有改善。 另外, 私人執業的精神科專科醫生趙佩瑜表示,
Advertisiment
近年求助的學生個案總體呈上升趨勢, 過往多是應考公開試的中學生個案, 現在多了低年班學生。 她相信一方面是社會對情緒病認識增加, 患者積極求醫, 另外亦因社會競爭加劇, 家庭、學校甚至小朋友對自己要求都更高, 故多了人無法承受壓力。 臨床心理學家劉澤俊強調, 考試前感到緊張或有心跳快等狀況屬正常, 應嘗試接納, 轉化成動力;並可在考試時運用腹式呼吸等方法令自己更放鬆及專注。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