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馬蹄內翻足的分型?馬蹄內翻足有哪幾種類型

1 馬蹄內翻足的分型:新生兒內翻足

馬蹄內翻足根據原因、症狀等因素可以分為多種類型, 比如腦癱導致的內翻足, 比如脊髓灰質炎後遺症的馬蹄內翻足。 那麼, 馬蹄內翻足究竟可以分為哪些類型呢?

第一種類型就是新生兒內翻足:

新生兒內翻足與先天性馬蹄足外觀相似, 多數為一側, 足呈馬蹄內翻但足內側不緊, 足可以背伸觸及脛骨前面, 經手法治療1~2個月可完全正常。

2 馬蹄內翻足的分型:神經源性馬蹄足

馬蹄內翻足類型還包括神經源性馬蹄足, 神經改變引起的馬蹄足, 隨兒童發育畸形逐漸變的明顯。

Advertisiment

具體分析:

1、應注意腸道和膀胱功能有無改變, 足外側有無麻木區, 特別注意腰骶部小凹或竇道及皮膚的色素改變, 必要時應行MRI檢查確定是否存在脊髓栓系。

2、肌電圖及神經傳導功能檢查對瞭解神經損傷有幫助。

1234 3 馬蹄內翻足的分型:脊髓灰質炎後遺馬蹄足

脊髓灰質炎後遺症類型的馬蹄內翻足, 這種類型的馬蹄內翻足是根據外觀症狀來分類的。

具體分析:

1、出生時足部外觀無畸形, 發病年齡多在6個月以上, 有發熱史, 單側多見;

2、伴有腓骨長短肌癱瘓, 早期無固定畸形, 大小便正常, 可有其他肌肉癱瘓。

4 馬蹄內翻足的分型:腦癱後馬蹄足

還有腦癱導致的馬蹄內翻足, 這種類型的馬蹄內翻足主要是圍產期或生後有缺氧史,

Advertisiment
大多於出生後就發現異常。

具體分析:

1、馬蹄足畸形隨生長逐漸明顯, 但在睡眠中可消失或減輕, 一經刺激畸形更明顯。

2、馬蹄為主, 內翻少, 無內收, 畸形多為雙側性或同側上下肢, 雙下肢交叉步態, 下肢肌痙攣明顯, 常伴有智力減退。

1234 5 馬蹄內翻足的分型:多關節攣縮型內翻足

多關節攣縮型的內翻足主要是根據症狀、外觀來分類的, 它的具體症狀是:

具體症狀:

1、馬蹄足呈雙側性, 足畸形為全身多個關節畸形的一部分, 全身大多數肌肉萎縮、變硬, 脂肪相對增加, 馬蹄足僵硬不易矯正, 髖、膝關節常受累。

2、全身多個關節畸形的一部分, 全身大多數肌肉萎縮、變硬, 脂肪相對增加, 馬蹄足僵硬不易矯正, 髖、膝關節常受累。

6 先天性馬蹄內翻足根據足型外觀可分為僵硬型和鬆軟型

由於生後即能看到足部畸形,

Advertisiment
通常診斷並不困難。 先天性馬蹄內翻足一般可分為僵硬型(內因型)和鬆軟型(外因型)。

1、僵硬型

畸形嚴重。 踝與距下關節蹠屈畸形明顯, 距骨蹠屈, 可從足背側皮下摸到突出的距骨頭。 因跟骨後端上翹藏於脛骨下端後側, 足跟似乎變小, 乍看似無足跟而呈棒形, 故又稱棒形足。 跟腱攣縮嚴重。

當被動背伸外翻時呈僵硬固定, 此種畸形不易矯正。 患兒站立困難, 走路推遲, 跛行, 扶持站立時可見足外側或足背著地負重。 年齡稍長, 跛行明顯, 軟組織與關節僵硬, 足小, 小腿細, 肌萎縮明顯, 但感覺正常。

2、鬆軟型

畸形較輕, 足跟大小接近正常, 踝及足背外側有輕度皮膚皺褶,

Advertisiment
小腿肌肉萎縮變細不明顯。

最大的特點是在被動背伸外翻時可以矯正馬蹄內翻畸形, 能使患足達到或接近中立位, 容易矯正, 療效易鞏固, 不易復發, 預後好。 該型屬於宮內位置異常所致。

1234 7 馬蹄內翻足怎麼診斷

1、嬰兒出生後即有一側或雙側足部蹠屈內翻畸形。

2、足前部內收內翻, 距骨蹠屈, 跟骨內翻蹠屈, 跟腱, 蹠筋膜攣縮。 前足變寬, 足跟變窄小, 足弓高。 外踝偏前突出, 內踝偏後且不明顯。

3、站立行走時蹠外緣負重, 嚴重時足背外緣負重, 負重區產生滑囊炎和胼胝。

4、單側畸形, 走路跛行, 雙側畸形, 走路搖擺。

5、X線攝片可見距骨與第1蹠骨縱軸線交叉成角大於15°, 跟骨蹠面和距骨縱軸線夾角小於30°。

1234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