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驚訝!!孩子竟然被當做“垃圾桶”??

媽媽訓斥自己的孩子:“上課時間快到了, 趕緊進去。 ”孩子委屈地說:“我不想去上課, 我想回家……”媽媽一聽, 怒髮衝冠:“你知道這種課外班一節課多少錢嗎?媽媽辛辛苦苦的上班賺錢, 你怎麼就不懂得珍惜呢?”

一邊說, 一邊把孩子往教室裡推。

看到這一幕, 很多家長都默默的猜測, 她們家的家境是不好?過得辛苦?還是說這只是這位媽媽哄孩子進去上課的一種手段?不管真相如何, 在眾目睽睽之下, 向孩子訴說自己的不易, 把自己的辛苦都歸因於自己的孩子, 難道孩子心裡不會難過嗎?

這樣的話, 我們也聽過不少:

Advertisiment

“還不都是為了你, 我才會過得這麼辛苦、這麼累, 你要是再不乖、不聽話, 我就不要你了!”

“為了你, 我每天都要辛苦工作, 最近不景氣, 這個月又被老闆減薪, 快付不出學費了, 你還不認真一點兒, 快去念書, 以後……我可是要靠你的!”

“我現在心情很不好, 你要懂事一點兒, 多幫忙做家務事、照顧弟妹, 不要再來煩我……不要再增加我的煩惱了!”

“你媽/爸那麼不負責任, 今天又沒回家……你怎麼還有心情只顧打遊戲, 不知道以後該怎麼辦?(哭泣)我們怎麼會這麼可憐, 老天爺真的很不公平……”

這樣的父母並不少見, 我們把孩子作為自己一生的嘔心瀝血和埋頭苦幹的歸結點。 我們認為自己這麼努力都是為了孩子, 把自身的幸福都寄託在孩子身上,

Advertisiment
只要孩子稍稍不符合我們的期望, 我們就會用自己的辛苦來對孩子說教。

有一種傷害叫“我辛苦賺錢都是為了你”

一個孩子能不能快樂, 很大程度上是由家長是否活得高興決定的。 沒有一個背著千金重壓的孩子, 可以不覺辛苦不覺累;沒有一個在怨聲載道中成長的孩子, 可以覺得生活是美好的。 和父母在一起的日子, 是孩子最直接、也最直觀接觸世界的方式, 而這些, 或許在許多年後, 依舊植根在他的心裡。

一次諮詢中的小孩給我很深刻的印象。 小剛算是同學眼中的學霸, 學習非常用功, 不敢有半點懈怠, 班裡的聚會小剛也不怎麼參加, 有時候同學約他去看電影、打遊戲, 他經常以要學習而拒之門外。

有一次模擬考試,

Advertisiment
小剛沒有達到預期的目標, 整個人開始崩潰大哭。 當時, 我在旁邊看到他的眼淚, 心如刀割, 一邊拍著他的後背一邊安慰小剛。 等小剛發洩完之後, 他跟我說:“爸爸媽媽經常說他們含辛茹苦把我養這麼大, 辛辛苦苦的賺錢就是為了供我讀書, 如果我不能考出好成績, 不能讓他們滿意, 他們會很難過的。 ”

我為這個小男孩的懂事而心疼, 不禁感慨, 也許我們像孩子訴苦的出發點, 是希望孩子能夠體諒我們而發憤圖強, 好好學習。 但是這些話卻無形之中給孩子施加壓力, 讓孩子認為父母的辛苦都是因自己而起。 一旦孩子無法達到父母的期望, 孩子就會慢慢對自己失去信心, 變得敏感而自卑, 認為自己必須和父母共同承擔一切,

Advertisiment
甚至還會以為家庭發生的問題是因自己而起。 孩子被迫變得比別的孩子成熟、懂事, 這種情形不但剝奪了孩子原本該有的童真和自主性, 也壓抑了孩子的潛能和創造力。

家長總是認為, 自己那麼努力, 就是為了孩子, 家長的幸福和不幸福都寄託在自己的孩子身上。 其實, 孩子的內心很強大, 但也很敏感。

小時候, 我的媽媽也因為工作壓力太大, 有時候回家看到我調皮搗蛋的樣子, 整個人就瀕臨崩潰, 心煩意亂。 有一次我不小心打破了一個碗, 瞬間就點燃了媽媽的怒火, 媽媽斥責我說:“我每天為了你起早貪黑, 辛苦工作, 你就不能懂事一點?”發完脾氣後, 還轉身關了電視。 那個時候的我, 在一片寂靜之中不知所措,

Advertisiment
很多天對媽媽無法直視, 也不敢和她說話, 躲著媽媽, 做事變得小心翼翼。

這樣的孩子長大之後, 總是覺得別人比自己還重要, 他們比一般孩子更懂得察言觀色, 善解人意, 因此也特別敏感、纖細, 他們習慣細心觀察、照顧周遭所有人的需求, 看到別人快樂, 就跟著快樂無比, 看到別人難過, 也會跟著難過不已。 他們會努力做一切事情, 卻只為了滿足他人, 為他人而存活。 經受挫折打擊的孩子會更加認同自己的壞命運是跟父母一樣, 早已註定, 無法改變, 於是架構出消極、悲苦、喪失自由意志的宿命人生觀。

我們經常說, 我希望自己的苦水可以倒出來, 哪怕對方不能解決問題, 能夠傾聽我的抱怨就好, 於是我們把自己的不滿和辛苦都倒給孩子。 我們總是習慣向孩子或身旁的親人透露自己有多麼不幸,是多麼委屈、可憐,我們把孩子當做自己的垃圾桶。

父母的生活態度也會影響孩子的生活態度,不要隨便向孩子訴苦,因為你會發現,我們無意間的訴苦,會讓孩子形成無形的壓力,而我們永遠不知道,這樣的壓力會扮演怎樣的角色。聰明的父母,不會向孩子訴苦。因為他們知道,既然她解不了你的苦,你又何必讓她也一起苦。

所以請不要再教育孩子粒粒皆辛苦,而是分享給孩子自己的學習經驗,努力工作並獲取金錢的樂趣;請不要再嘮叨孩子珍惜金錢,而是告訴孩子你值得富足美好的物質生活;請不要再傾訴養家多麼辛苦,而是講述你為這個家庭付出和奮鬥的自豪和滿足。為了孩子未來的物質和精神的豐盛,請收回我們那些對待生活的沉重壓力和匱乏感,將自己的希望和積極心態傳遞給下一代。

我們可以聆聽餘音繞梁的音樂,閱讀千古絕唱的好書,堅持不懈地運動,觸摸山清水秀、鳥語花香的大自然;或與具有真知灼見的人交流,培養良好的愛好興趣,加入良善的團體;或通過心靈成長、諮詢、內省、靜心呼吸等方式進行調節,釋放過去的種種創傷,讓我們心靈的力量往正向迴圈發展。

我們總是習慣向孩子或身旁的親人透露自己有多麼不幸,是多麼委屈、可憐,我們把孩子當做自己的垃圾桶。

父母的生活態度也會影響孩子的生活態度,不要隨便向孩子訴苦,因為你會發現,我們無意間的訴苦,會讓孩子形成無形的壓力,而我們永遠不知道,這樣的壓力會扮演怎樣的角色。聰明的父母,不會向孩子訴苦。因為他們知道,既然她解不了你的苦,你又何必讓她也一起苦。

所以請不要再教育孩子粒粒皆辛苦,而是分享給孩子自己的學習經驗,努力工作並獲取金錢的樂趣;請不要再嘮叨孩子珍惜金錢,而是告訴孩子你值得富足美好的物質生活;請不要再傾訴養家多麼辛苦,而是講述你為這個家庭付出和奮鬥的自豪和滿足。為了孩子未來的物質和精神的豐盛,請收回我們那些對待生活的沉重壓力和匱乏感,將自己的希望和積極心態傳遞給下一代。

我們可以聆聽餘音繞梁的音樂,閱讀千古絕唱的好書,堅持不懈地運動,觸摸山清水秀、鳥語花香的大自然;或與具有真知灼見的人交流,培養良好的愛好興趣,加入良善的團體;或通過心靈成長、諮詢、內省、靜心呼吸等方式進行調節,釋放過去的種種創傷,讓我們心靈的力量往正向迴圈發展。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