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驚!加拿大6歲寶寶教育離婚媽媽如何與爸爸做朋友

別的父母離異後爭吵不斷, 估計孩子都崩潰了, 要麼哭鬧要麼孤僻, 而雪麗6歲的女兒狄安娜卻有模有樣地“教導”起媽媽該如何和前任(也就是自己的爸爸)相處。

一位6歲小朋友的情商, 一周內驚呆了社交媒體上的幾百萬人。 據《每日郵報》9月20日報導, 加拿大一位元媽媽雪麗上週三上傳了一段3分鐘的視頻, 視頻中, 雪麗6歲的女兒狄安娜有模有樣地“教導”起媽媽該如何和前任(也就是自己的爸爸)相處。

雪麗和丈夫離了婚, 兩人經常吵架。 這一次, 6歲的狄安娜打斷了他們的爭吵, 她把媽媽叫到一邊, 說出了視頻裡的這段話。

Advertisiment
 

小女孩坐在樓梯上, 有模有樣地開始了發問:

“Mom, 你準備好跟他做朋友了嗎?”

媽媽很老實地回答, “嗯。 ” 

蘿莉繼續:“做朋友不是那麼遙不可及的事, 要盡你最大努力哦~我不希望你和爸爸被取代, 也不希望看到你們爭吵, 我希望你和爸爸能夠和平相處, 成為朋友~” 

得到肯定回答後, 狄安娜繼續, 邊說手還邊比劃著:

“做朋友要試著不要那麼居高臨下, 我希望你們都謙卑點。 盡你所能就好。 ”

“我不希望你們相互那麼刻薄, 連朋友都做不了。 我希望你們兩個能建立穩定的確定的朋友關係。 ” 

“我並不想過分要求你們, 我只希望所有人都能做朋友。 ” 

“而且, 如果我能做到友善, 我覺得我們所有人也都能做到。 ” 

“我是想用心做到最好。

Advertisiment
我只有這一個心願, 希望媽媽、爸爸、所有人都是朋友, 我希望所有人都能開心地笑。 ” 

說完這些, 小女孩又繼續跟媽媽說, “我相信你能做到。 我相信你能把高傲的姿態放低……我只是希望所有事情都能好好解決。 ” 

視頻中, 女孩重複了幾次, “我不想那麼刻薄”。  

視頻最後, 聽完小女孩2分多鐘的“教導”, 女孩的媽媽說道, “我愛你, 狄安娜”。 女孩也回抱了一下媽媽說, “我也愛你。 ”

狄安娜的媽媽雪麗隨後在臉書上回應網友的留言, “我是一個單親媽媽, 每天要打兩份工, 很抱歉沒時間回復你們的留言。 非常感謝你們對我女兒的鼓勵。 拍下這段視頻時, 我也很吃驚。 我的女兒, 她在教導我。 她的話也叫醒了我, 把我感動哭了, 而且我對她很內疚。 ”

網友們對這段短視頻感觸頗深,

Advertisiment
大人們也許從來不知道, “離婚、吵架”在孩子的世界裡是一副什麼模樣。

當愛己不再, 孩子該如何面對父母離異

我們都知道, 在父母的婚姻破裂背後, 常常是孩子們的淚水;然而有很多時候, 勉強維持的婚姻, 可能給孩子帶來更持久的痛苦。 在現代社會, 很多婚姻似乎很難避免地走向結束, 那麼如果父母必須要分手, 兒童心理學家告訴你, 以下的幾句話絕對是禁語: 

1. 你希望爸爸媽媽分開嗎?

孩子當然不希望爸媽分開, 有時孩子可能會因為問話人施加的壓力, 而給出父母想要聽的答案, 壓抑了自己真實的想法。 決定要不要分開, 是父母自己應該做的決定, 父母應該為自己的決定負責。 當父母這樣問孩子時,

Advertisiment
往往是因為自己無法承擔自己做決定的壓力。  

2. 你要跟爸爸一起生活, 還是跟媽媽?

這不是該由孩子來做的決定, 孩子不應該為這樣的決定負責。 即使離婚了, 孩子仍然喜歡爸媽, 孩子沒辦法選擇其中一方來愛, 因此勉強孩子去做類似的選擇, 只能造成孩子的痛苦和無盡的壓力。  

3. 我這麼做全都是為了你。

這樣的話會造成孩子強烈的負罪感, 讓孩子深深認定, 父母之所以離婚, 全都是因為自己的錯。  

4. 你爸(媽)是個混蛋, (指責孩子)你怎麼跟那個人一樣?

離異後, 人們常常把所有問題都歸咎于對方, 把對方認知為“壞人”, 可再小的孩子也對自己的爸爸(媽媽)有客觀的認識, 當自己的爸媽嘴裡描述不一致時, 孩子的大腦就產生混亂,

Advertisiment
對孩子正常看待問題有很大的影響。  

5. 從今天開始要改規矩了。

有時候, 為了清除曾經的另一半留下的痕跡, 負責撫養孩子的家長希望能將離婚作為新的起點, 希望從今以後, 能過上煥然一新的生活。 父母離異對孩子來說己經是生活中重大的改變了, 他們需要非常努力才能去適應新的生活, 所以不要勉強孩子。  

6. 告訴你爸(媽)。

離婚後, 很多人因為不想跟對方說話, 所以就利用來往於兩個家庭的孩子來傳話, 甚至利用孩子來傳遞自己的憤怒, 這種做法會讓孩子很受傷。  

父母必須要分手, 會對孩子產生哪些不良影響

1. 不安全心理:

父母準備離婚時的爭吵和不和諧, 都會使孩子懷疑自己是否可愛, 是否有價值, 從而產生不安全心理。 

2. 自卑心理:

一旦父母離異,不管孩子跟著哪一方或者祖父母,孩子都會認為失去了親人,整天憂心忡忡,感覺在小夥伴面前抬不起頭來,失去了學習的信心和動力。 

3. 對立心理:

由於父母的離異,孩子得不到積極的關注,為了贏得更多的關注,就總想在別的孩子面前表現出自己的絕對權威,對父母甚至周圍的人產生對立情緒。另一種傾向是“破罐子破摔”心理,這樣的孩子往往性格暴躁,有的甚至表現的很殘忍。 

4. 角色行為的誤導:

孩子周圍的榜樣和成人的模仿對兒童性格及行為發展的影響尤為重要,家庭的離異,造成孩子被迫與父母中的一人生活。如果男孩與母親生活在一起,那麼他們 接觸更多的是女性的角色行為,生活裡缺少了具有陽剛之氣的父親的榜樣,性格中也就缺少這方面的素質;相反,如果女孩與父親生活在一起,那麼他們接觸更多的 是男性的角色行為,生活裡又可能缺少了具有陰柔之美的母親的榜樣,性格中也就缺少這方面的素質,變得大大咧咧,這對其成年以後的行為及社會適應能力無疑會 產生重要的影響。 

如何幫助孩子走出心理的誤區

1. 在離婚初期,首先和孩子交流,父母離婚不是孩子的錯,是由於某種原因不生活在一起了,孩子要學會尊重父母的選擇,並且積極的調整自己的生活。 

2. 父母離婚並不代表會失去父母的愛,找個機會告訴孩子,家庭可以是多種多樣的形勢,有的家庭有爸爸媽媽,有的是只有爺爺奶奶,有的還是養父母,所以接受自己現有的一切。對將來孩子走入社會或許有幫助。 

3. 不和孩子生活在一起的一方要經常的去探望孩子,不僅在生活上多關心孩子,更要注意和孩子在思想上、精神上的交流。不和孩子生活在一起的一方經常會有這樣一 種心理,好久不和孩子在一起了,一見面就首先滿足孩子在物質方面的需要,去肯德基、麥當勞,而往往忽略了孩子思想、精神方面的交流。其次在探望孩子時不要 攻擊另一方,家長的身教言傳是孩子最好的老師,如果孩子從小在這種無法辨別是非和相互攻擊中長大,就會認為人世間沒有真情,沒有友愛可言,這樣的孩子比較 容易具有暴力傾向,而且在出現暴力事件時,出手往往比較兇狠殘忍。 

4. 父母要讓孩子知道,孩子有選擇和哪一方生活的權力,也有權看望不在一起生活的一方,父母不能把孩子做為要脅對方的籌碼,在決定孩子跟哪一方時充分考慮孩子的成長和發展,尊重孩子的選擇。 

總之,孩子既是個人的,也是社會的,我們在面對婚姻、家庭和子女時,一味強調個人價值是不負責任的。在婚姻和家庭中,夫妻雙方和孩子的權利是平等的, 每一個人都應承擔起社會賦予的角色期待,也就是說應擔負起他所應擔負的社會責任對於已經離異的夫妻來講,無論將來婚姻走向何方,孩子畢竟是你們以往愛的結 晶,也是你們將來的希望,願你們付出你們的愛,盡可能地減少離婚給孩子帶來的不良影響,不要讓這朵稚嫩的花,在剛剛綻開時就遭受嚴寒的襲擊,而過早地枯萎。 

從而產生不安全心理。 

2. 自卑心理:

一旦父母離異,不管孩子跟著哪一方或者祖父母,孩子都會認為失去了親人,整天憂心忡忡,感覺在小夥伴面前抬不起頭來,失去了學習的信心和動力。 

3. 對立心理:

由於父母的離異,孩子得不到積極的關注,為了贏得更多的關注,就總想在別的孩子面前表現出自己的絕對權威,對父母甚至周圍的人產生對立情緒。另一種傾向是“破罐子破摔”心理,這樣的孩子往往性格暴躁,有的甚至表現的很殘忍。 

4. 角色行為的誤導:

孩子周圍的榜樣和成人的模仿對兒童性格及行為發展的影響尤為重要,家庭的離異,造成孩子被迫與父母中的一人生活。如果男孩與母親生活在一起,那麼他們 接觸更多的是女性的角色行為,生活裡缺少了具有陽剛之氣的父親的榜樣,性格中也就缺少這方面的素質;相反,如果女孩與父親生活在一起,那麼他們接觸更多的 是男性的角色行為,生活裡又可能缺少了具有陰柔之美的母親的榜樣,性格中也就缺少這方面的素質,變得大大咧咧,這對其成年以後的行為及社會適應能力無疑會 產生重要的影響。 

如何幫助孩子走出心理的誤區

1. 在離婚初期,首先和孩子交流,父母離婚不是孩子的錯,是由於某種原因不生活在一起了,孩子要學會尊重父母的選擇,並且積極的調整自己的生活。 

2. 父母離婚並不代表會失去父母的愛,找個機會告訴孩子,家庭可以是多種多樣的形勢,有的家庭有爸爸媽媽,有的是只有爺爺奶奶,有的還是養父母,所以接受自己現有的一切。對將來孩子走入社會或許有幫助。 

3. 不和孩子生活在一起的一方要經常的去探望孩子,不僅在生活上多關心孩子,更要注意和孩子在思想上、精神上的交流。不和孩子生活在一起的一方經常會有這樣一 種心理,好久不和孩子在一起了,一見面就首先滿足孩子在物質方面的需要,去肯德基、麥當勞,而往往忽略了孩子思想、精神方面的交流。其次在探望孩子時不要 攻擊另一方,家長的身教言傳是孩子最好的老師,如果孩子從小在這種無法辨別是非和相互攻擊中長大,就會認為人世間沒有真情,沒有友愛可言,這樣的孩子比較 容易具有暴力傾向,而且在出現暴力事件時,出手往往比較兇狠殘忍。 

4. 父母要讓孩子知道,孩子有選擇和哪一方生活的權力,也有權看望不在一起生活的一方,父母不能把孩子做為要脅對方的籌碼,在決定孩子跟哪一方時充分考慮孩子的成長和發展,尊重孩子的選擇。 

總之,孩子既是個人的,也是社會的,我們在面對婚姻、家庭和子女時,一味強調個人價值是不負責任的。在婚姻和家庭中,夫妻雙方和孩子的權利是平等的, 每一個人都應承擔起社會賦予的角色期待,也就是說應擔負起他所應擔負的社會責任對於已經離異的夫妻來講,無論將來婚姻走向何方,孩子畢竟是你們以往愛的結 晶,也是你們將來的希望,願你們付出你們的愛,盡可能地減少離婚給孩子帶來的不良影響,不要讓這朵稚嫩的花,在剛剛綻開時就遭受嚴寒的襲擊,而過早地枯萎。 

相關用戶問答
  • 1回答

    在3歲寶寶教育方面,想像力和創造力怎麼培養?

    1、可根據故事或童話的情節和內容,讓孩子表演,在表演遊戲中,小兒可發揮自己的想像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繪畫,在幼兒能畫出一些線條和形狀後,成人可引導小兒將他所畫的東西同實物作比較,這樣孩子會更有興趣在... [詳細答案]

  • 7回答

    3歲寶寶教育怎麼樣才能好呢?

    很多小孩在3歲的時候,都會上幼兒。而在這一年,幫助寶寶適應幼稚園,學會社會交往的一些基礎方法非常重要。家長應該多和老師溝通,對幼稚園的生活細節盡可能瞭解,這樣才能有效幫助寶寶。同時,觀察寶寶的情緒以... [詳細答案]

  • 1回答

    6歲寶寶教育有哪些?

    不知從何時起,孩子開始學會“鑽空子”了:為了少寫幾個字,故意把字寫得大大的;為了買玩具,跟爸爸說“上次媽媽都同意了的”;為了不去上學,就央求爺爺奶奶幫他求情……這些小伎倆,常常讓大人覺得又好氣又好笑... [詳細答案]

  • 5回答

    四歲寶寶教育問題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建議幫孩子報名實境英語班,實境英語這種教學模式會引起孩子對英語的興趣,而且學校大多數是以小班3-6人教學,這樣老師可以更加充分瞭解孩子性格喜好,便於進行針對性的教學,這樣有利於提... [詳細答案]

  • 6回答

    4歲寶寶教育

    要與孩子溝通,問清楚原因。如果是因為 在幼稚園被欺負而不願與人交流,就要告訴孩子要勇敢反擊,以理服人。如果是因為孩子太以自我為中心,就要教孩子必要的社交技能。建議家長多帶孩子出去走走,讓孩子接觸更多... [詳細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