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骨骺 是兒童區別于成人的生命結構

什麼是骨骺?骨骺有哪些類型?

骨骺位於長骨兩端(除股骨遠端), 在出生時為完全軟骨結構, 稱為軟骨骺, 發生骨化後成為骨骺。 骨骺根據所在部位及生理功能可以分為壓迫骨骺及牽拉骨骺。 壓迫骨骺在關節部直接承受並向骨幹傳導力;牽拉骨骺多為肌肉或肌腱附著部位, 兩者受生物力的影響而發生形態和結構的改變, 如先天性髖關節脫位股骨近端骨骺因受力異常而形態發生異常改變;先天性、進行性髖內翻大轉子受到外展肌群的過度牽拉而增高增大;脛骨結節骨骺炎中纖維軟骨成分的增加等。

Advertisiment

為什麼說骨骺是小兒區別于成人的特有的生命結構?

骨骺、骺板是小兒骨骼發育唯一特徵, 如同小樹枝的增粗增長, 骨骺的使命就在於負責小兒骨骼的發育成熟, 是小兒體格發育的重要組成部分, 直到生長至18歲左右, 骨骺板發生閉合骨化, 骨骺的發育才算基本完成。 如果骨骺發生損傷或疾病(包括先天性或後天性), 可直接導致骨的形態異常, 表現為骨的短縮、細小、缺乏正常的解剖結構, 使患兒遺留終身的骨骼畸形或功能障礙。 由於骨骺是小兒特有的生命結構, 有關骨骺方面的疾病也是成人所不具有的。 隨著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 如電鏡、組織化學、酶學以及放射自顯影技術的進展, 對骨骺骺板的形態結構、組織化學代謝變化及功能特點有了日益深入的瞭解,

Advertisiment
從而加深了對小兒骨科疾病的病理生理、病理解剖的認識, 也為治療學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