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經是人們所熟知的生理現象,
在月經週期中,
女子的體溫是有高低變化的,
常常是月經前半期體溫稍低,
後半期體溫稍高,
為什麼?
除排卵外,
還分泌激素,
主要為雌激素和孕激素。
排卵前主要為卵泡的生長、成熟,
此時以分泌雌激素為主。
排卵後的卵泡形成黃體,
而黃體能產生兩種激素,
即雌激素和孕激素,
而孕激素能刺激體溫中樞,
使體溫略為上升,
正常婦女在排卵後體溫可升高0.3-0.5攝氏度。
人們通過檢查基礎體溫可測出體溫的變化,
方法是在較長時間睡眠6—15小時以上,
醒來,
尚未進行任何活動之前,
Advertisiment
正常曲線是排卵前稍低, 排卵期最低;而排卵後由於孕激素的致熱作用, 體溫高於卵泡期。 因此正常曲線呈雙相型, 無排卵月經週期缺乏孕激素無上述規律性變化, 體溫前後一致呈單相型。 體溫變化的意義:
1.雙相型體溫可作為排卵的重要指標, 排卵時間在雙相體溫轉變前2—3天內, 單相體溫可肯定無排卵及黃體形成。
2.雙相型體溫高溫階段(黃體期)如超過16天以上, 即有受孕可能, 對於治療中的不孕症患者是喜兆, 對於有習慣性流產史者, 此時應採取保護措施。
3.一般認為體溫曲線高溫期不應少於12天, 上升幅度不宜低於0.3-0.5攝氏度, 否則即為黃體功能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