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體育鍛煉和運動有利於寶寶發育

由平衡膳食提供的合理營養為孕婦、乳母維護自身健康及保證胎兒、嬰兒的營養需求以及為兒童身心全面發展提供了基本的和重要的物質保證, 其中包括全身各臟器、各系統在形體及功能方面健康運行及兒童成長所需的各種物質。

為增強孕婦、乳母及兒童健康, 除了要有科學的持之以恆的平衡膳食計畫外, 與之相應並能增強其效果的就是體育鍛煉和運動。 它可在常態基準水準上開拓具有穩健反應能力的空間、增進免疫功能、提高應激潛力, 使生命活動得以處在最佳健康狀況。

對於孕婦及乳母來說,

Advertisiment
孕中期以前的時段可以照常地從事輕體力勞動及日常活動, 孕中期以後可根據體能適當減少勞動強度較大的工作, 而日常家務勞動不應受影響。 為維持足夠體能, 增強孕後期應激應對能力, 保持分娩時腹肌及子宮正常肌力, 每天累計步行3000~5000步是有益的;若以每分鐘計達80~100步即可, 不必追求每分鐘120步或更多。

在兒童日常生活中, 無論是在幼稚園或在學校, 在平衡膳食支援下, 兒童機體各系統器官功能處在常態下運行, 就生理學來說, 這是比基礎代謝高一個層面的活動, 是維持健康生活的外在基本條件。 可是這種情況下機體對外周環境的反應能力也是常態的, 通常應激能力處於無貯備狀況或應激反應能力處於較低水準。

Advertisiment
為提高兒童對環境的適應能力及提高機體內環境的應激(變)能力, 鍛煉身體(主要是遊戲)和適齡、適時、適量的有序運動是最佳方式, 也是必不可少的方式。

對於兒童來說, 從出生後就開始的肌膚撫觸、按摩、肢體動作都是有效的促進身心健康的活動, 但性質上則以被動運動為主, “有意識”的主動動作很少。 待到新生兒期後一兩個月間, 隨著在俯臥位逐漸抬頭及隨後的時日中對諸如側臥、翻滾、扶坐、爬行、獨自穩坐、扶著站立、獨自站立、扶物行走、獨自行走乃至跑、跳等一系列大運動的發展和熟練操作後, 兒童這時才進入真正意義上的自主運動。 但2歲以前的兒童由於運動神經髓鞘尚未發育成熟,

Advertisiment
興奮傳導易於泛化, 表現為上述各種大動作及某些小動作粗獷、難於到位以及缺乏準確性等, 必須經過一段時間的有效實踐才能逐漸成熟穩健。 從本質上講, 自主運動及有計劃的鍛煉應該成為取得最佳效果、維護健康的主導模式。

相關用戶問答